主站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华裔青少年化身文化使者,这样讲述中国故事…

来源:东莞阳光网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邓雅雯 小编
2025-07-21 23:16:00
订阅

7月21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东莞营)的营员们踏上了一场身心浸润的岭南传统文化探寻之旅。来自10个国家、地区的126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东莞10名本地营员欢聚一堂,在粤剧传唱、粽子巧手制作、茶香雅韵品鉴等多元活动中,细细触摸东莞厚重的历史人文脉络,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与鲜活生命力。

粤韵悠长:穿越时空的岭南艺术之美

上午9时30分,营员们来到“中国粤剧曲艺之乡”道滘镇粤韵馆。国家二级演员、粤剧名家梁柏生以《红豆生南国》为题,向海内外青少年生动介绍了粤剧曲艺相关知识。在他的指导下,营员们换上戏服,手持木枪,从水袖的婉转、指法的灵动到耍枪的飒爽,亲身体验粤剧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真谛。

随后,营员们走进东莞粤剧曲艺博物馆。这座收藏着东莞粤剧百年记忆的场馆,设有历史区、名人区、数字影视区等五大展区,将粤剧的起源、发展与艺术精髓娓娓道来。当得知粤剧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营员们惊叹于这一岭南瑰宝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零距离接触粤剧曲艺,营员们感触颇深。来自德国的营员王俊威感慨道:“粤剧师傅们的演技、耐力和体力都令人敬佩,他们用服装和道具讲述中华历史故事,这种智慧让我震撼。”来自法国的营员何浩宇也用“震惊”等相似的字眼形容了初次观演的感受:“演员们的唱腔、身段,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粽子制作: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下午,营员们走进广东省非遗示范基地“佳佳美”,以东莞地道美食道滘裹蒸粽为媒,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舌尖上的文化课”。

从选叶、填料到捆扎,每一步都凝结着传统技艺的匠心。在师傅的指导下,本地营员和海外营员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尽管手法生疏,但每个人都兴致盎然地学习选叶、填料、捆扎等步骤,在粽叶翻飞、糯米飘香中,真切体验着传统美食制作的乐趣与文化韵味。

来自瑞士的营员孙浩博笑着说:“本以为包粽子只是用叶子裹馅,没想到每个动作都考验细致与耐心,这让我对‘非遗’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来自法国营员的何浩宇捧着亲手制作的粽子说:“我要把这份家乡味道带回去,让同学们尝尝地道的中国非遗美食。”

茶文化探索:品味千年茶香

随后,营员们来到位于高埗镇的东莞茶酒文化博览园。该博览园通过举办茶文化沙龙,让营员们品鉴十年陈藏茶,感受茶汤中流淌的文明记忆。

东莞茶酒文化博览园里,5000件珍贵展品如画卷般铺展,为营员们徐徐展开一部生动鲜活的“茶叶史诗”。从唐宋茶器到“茶马古道”文献,从文成公主入藏的藏茶故事到现代茶艺展示,勾勒出中国茶文化从古至今的演进脉络。当听到茶圣陆羽与《茶经》的故事,以及文成公主入藏时以茶助消化的历史时,营员们对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肃然起敬。

领队、加拿大多伦多东莞商会副会长徐健饮罢雅安藏茶后动情地说:“茶香通经络,文化连血脉。这杯茶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明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滋养世界。”

寻根铸魂:让文化成为心灵的归宿

活动中,海外青少年们频频用镜头记录非遗细节,计划通过视频、兴趣班等形式向海外传播东莞见闻。王俊威表示:“东莞颠覆了我的印象——这里既有领先全球的科技,又有千年传承的非遗,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徐健表示:“此次夏令营让华裔青少年找回文化之根,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激发文化认同。”

徐健坦言:“夏令营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海外华裔青少年触摸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粤剧的唱念做打、粽子的匠心工艺,还是茶文化的天人合一,都是东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生动注脚。我们希望这些孩子成为文化使者,将东莞故事、中国故事传向世界。”

(文/记者 温龚锋  图/记者 李孔胜)

17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