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遗玩出潮范儿,用篮球撞出友谊火花!华裔少年上演东莞奇遇记
7月19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东莞营)迎来旅程的第六天。行程过半之际,126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10名东莞本土少年带着日益深厚的友谊与文化共鸣,共同迈入新一天的寻根探源与互动体验之中。
触摸历史根脉,体验非遗匠心
今日的第一站,营员们来到东莞市文化馆。橙衣少年们缓缓踏入古色古香的场馆,一场沉浸式的“莞草编织”指尖非遗之旅悄然开启。蒲团静置,木桌清简,一束束质朴的莞草与红铁丝,此刻成了连通古今的密码,承载着东莞深厚的非遗智慧。
在莞草体验课程中,少年们专注于手中的材料,化身“非遗小传人”,将其编织成型。手指翻飞间,一根根莞草与红铁丝巧妙交织。很快,一朵朵莞草制成的太阳花在他们的手中绽放。
文化馆内的参观,为少年们带来了一场东莞历史与民俗的盛宴。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中,他们深入探寻莞香的独特技艺与悠久历史,好奇地嗅闻莞香的木质香气。目光流转间,从热闹喜庆的抬花轿,到寓意健康成长的百家被;从精致的莞草编织品,到流光溢彩的千角灯,东莞丰富多元的文化画卷在穿行中徐徐展开。
瑞士领队钱广英在长达21米的龙舟模型前驻足,她表示:“这艘精雕细琢的龙舟模型令我感到十分惊讶。过去只在影像资料中遥想龙舟的风采,如今实物近在咫尺,似乎能感受到每一道木纹中属于老师傅手艺的温度。”
几位中外营员聚在石龙新昌鼓前,接过鼓槌合作敲击,一段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鼓点骤然响起,激荡在展厅的梁柱之间,仿佛敲响了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强音。
这趟文化馆之旅,让营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东莞的“根脉”是可触摸的莞草、可嗅闻的莞香、可观赏的龙舟、可敲响的鼓点,是共同体验、共同理解的那份文化认同与自豪。
启迪创新思维,仰望未来星空
当历史长卷的余温仍在指尖萦绕,营员们已置身东莞市科技馆的银色穹顶之下,开启一场点燃好奇、触摸知识的探索之旅。
机器人乐队的开场演奏为旅途拉开序幕,馆内的互动体验让科技触手可及。来自加拿大的崔俊辉饶有兴致地敲击编钟,奏响《玛丽有只小羊羔》的轻快旋律;来自塔希提岛的Gregory专注地追踪完铁球运输装置的全过程,沉浸于机械传动的精妙逻辑。探索光彩的奇幻原理、体验体感摄像头的实时互动,每一项互动都吸引着营员们亲自尝试。雷达测速区更是人气爆棚——七八位少年围聚在栏杆前,争相奋力投球,屏息紧盯屏幕上跳跃的速度数值,欢呼声与挑战声此起彼伏。来自法国的俊杰则对手机拆解艺术情有独钟,“我最喜欢这个环节,因为我本人超爱电子科技!展板将手机的各个部件都展示得非常清楚,我学到了很多。”他兴奋地分享道。
少年们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科学现象,更是一座城市“以趣为引、以践促知”的教育匠心。
挥洒青春汗水,传递友谊星火
傍晚的鳒鱼洲薪火篮球馆,灯火通明,呐喊震天。一场以“友谊”为名的篮球赛,在此刻点燃了中外少年的激情。
比赛甫一开始,东莞青少年代表队凭借主场优势和娴熟配合发动强攻,迅速拉开十多分的差距。然而,面对强劲对手,由海外华裔少年与东莞本土学员组成的国际联队毫不气馁。过去6天朝夕相处的默契在此刻悄然显现——场上的中外少年眼神交汇,跑位呼应,传球精准。几个回合的磨合后,他们逐渐找到状态,精妙的配合开始转化为得分,每一次进球都伴随着队友间击掌相庆和场边混合阵营的热烈欢呼。场上的球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为着同一个目标奋力拼搏、挥洒汗水,篮球划过的弧线,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最美桥梁。
虽然最终营员们的队伍在比赛中惜败,但胜负早已被更重要的收获取代。这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较量,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与东莞本土青少年在并肩作战中加深了理解,升华了友谊。
赛后,来自澳洲的Oskar Diener感慨道:“我能深深感受到东莞伙伴们对篮球的那份纯粹热爱与认真态度。这场比赛打得太过瘾了,非常开心!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回来和他们一起打球!”这句质朴而真挚的话语,正为此行搭建起的深厚情谊的最佳注脚。
夜幕降临,莞邑大地华灯初上,映照着营员们满载收获与笑意的脸庞。回首这充实的一天,生动而深刻的“寻根之旅”,其意义早已超越简单的行程叠加。它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亲历与互动中,在与东莞同龄人并肩同行的探索中,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中国的蓬勃生机。明日,这段旅程将继续延伸,期待营员们在新的探索中发现更深的共鸣,续写寻根故事的精彩段落。
(文/记者 朱佑禧 图/记者 苏胤童)
赞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