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光影里聆听历史回响,海内外136名青少年书写寻根新篇
7月16日,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东莞营)的136名营员,循着“海防记忆·销烟回响”的足迹继续探索。来自10个国家、地区的126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与10名东莞本土营员穿梭于OPPO总部与宇瞳光学的科技殿堂,触摸太平手袋厂留下的改革烙印,品读由海战博物馆与威远炮台写就的立体史书,在科技、历史与人文的交织中,感悟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打卡科技地标 感受智造名城里的创新基因
清晨的OPPO总部,物联网创新成果让营员们驻足。“我用的一加手机就是OPPO研发的,这次来亲眼见到技术源头,就像找到了一件熟悉物品的根,特别奇妙!”希腊华欣语言学校副校长王倩举着手机记录展厅景象,语气里满是惊叹。
宇瞳光学的展厅里,光学的魔力让营员们频频驻足,不能大声说话的模具车间、能拍出彩色视频的暗房、变焦追踪依然清晰的安防镜头、还有的甚至能精确捕捉百米外飞鸟的羽毛纹理……小小的镜片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让人目眩神迷。奥地利营员维也纳中文学校的陈禹臣望着高效运转的生产线感慨:“小时候听长辈说东莞是世界工厂,今天才明白,这里早就是智造工厂了。这样的科技实力,让我觉得特别自豪!”
触摸改革印记 解锁缝纫机里的时代密码
午后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一台台静默的老缝纫机,宛如历史的笔触,勾勒出东莞改革开放初期的生动图景。澳洲东莞同乡会公义堂成员、澳大利亚领队杨娟轻抚展柜里的老式手袋,笑着说:“当年的设计至今没过时,中国人的智慧藏在这些细节里。”
体验区的光影在年轻的脸庞上流转,不少海外华裔青少年正围在体验屏前,指尖轻触间,手袋制作的工具、各色布料与细致步骤一一铺展。东莞本土营员吴思瑶凑到几位海外伙伴身边,分享起老厂房的故事,“尽管我们的成长轨迹各异,但站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那份源自血脉深处的亲近感,让我们紧密相连。”
奏响海防长歌 赓续精神血脉
最厚重的篇章当属中国海战博物馆。3D影像重现虎门销烟壮举,文物史料诉说鸦片战争中的抗争,营员们在静默中聆听历史回响。瑞士领队、洛桑中文学校老师钱广英轻声对身边青少年说:“记住这段历史,远离毒品,就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登威远炮台眺望珠江口,江风裹挟着岁月的重量。威远炮台的城砖上,风雨侵蚀的痕迹仍清晰可辨,营员们站在炮位旁,江风掀起衣角,远处的货轮正鸣笛驶过。希腊华欣语言学校副校长、王倩领队深有感触:“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就刻在这些炮台上,10天行程或许短暂,但种子已在孩子们心里埋下,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触动,继续探寻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结。”
从科技的创新活力到海防的精神传承,营员们在一天的行走中,既看见东莞的今昔蜕变,更触摸到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行程落幕时,夕阳为炮台镀上金边。澳大利亚营员张芷菲的日记本上多了不少关键词:“镜头里的海”“手袋上的针脚”“炮台上的风”。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正悄悄串联成他们对“根”的理解——科技的传承、老物件里的温度、炮台上对家园的深情。正如瑞士领队、洛桑中文学校老师钱广英所言:“希望孩子们带着这些记忆回去,让这份源自血脉的力量,指引他们未来的路。”
(文/记者 田竹娟 图/记者 苏胤童)
赞
34
东138138
17小时前
这样的活动太棒了,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青少年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hanming780
17小时前
寻根之旅,不仅让他们看见东莞的蜕变,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基因。💪
只做你小柒
17小时前
科技与历史的结合,东莞这次的活动真是创意满满!👍
聆听夏末
17小时前
看到这些青少年的笑脸,感觉我们的文化传承有希望了!🌟
qw88po$
17小时前
哇塞,东莞的历史文化魅力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