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民企进出口破7200亿,多项举措拓市场促增长
近日,记者从东莞市商务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东莞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达7295.7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2.6%,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以强劲韧性与创新动能彰显民营经济“活力之源”的硬核实力。
据介绍,为推动民企持续稳健发展,市商务局围绕商务领域核心职能,从顶层规划、出海支持、内销拓展、消费激活四大维度精准施策,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顶层设计锚定方向
政策资金双重护航
民营经济的稳健增长,离不开科学规划与政策支撑。市商务局结合商务职能,将民营企业发展纳入长远布局,先后出台《东莞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东莞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2025年)》《东莞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9-2025)》等多项政策文件,从“新、稳、优”三个维度推动民企发展目标与全市五年规划高效衔接,筑牢制度根基。
针对外贸领域,市商务局进一步出台30条稳外贸政策,统筹6000多万元省稳外贸奖励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精准覆盖外贸基本盘、产业、金融、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发展信心。
线下线上双线联动
助力民企“出海”拓市场
为帮助民营企业打通国际市场通道,市商务局构建“线下+线上”双轨服务体系,全方位降低出海门槛、提升拓单效率。
线下层面,市商务局持续织密海外资源网络,定期更新海外资源信息库与“一国一册”指南,联合镇街开展针对性出海指导;聚焦RCEP机遇,通过政策宣讲、市场解读等活动,帮助企业吃透成员国市场红利;借助市党政领导出访契机,组织境外路演推介,促进与境外机构、企业的经贸对接。同时,印发《支持东莞市手机、纺织、家具、玩具、食品等领域“走出去”的实施方案》,截至10月初,已发动超3000家次企业参与156场“粤贸全球”等重点境外展会,覆盖建材五金、消费类电子、纺织服装等多个优势行业,助力企业高效抓订单。

线上渠道同样成果显著。2025年以来,市商务局联合TikTok、美客多、敦煌网等重点跨境电商平台举办105场专项活动,引导服装、数码等特色制造企业深化平台合作;依托市镇两级商务部门与行业协会力量,广泛开展直播电商活动,1-9月累计举办974场直播带货,为企业拓宽线上销售路径。
物流与服务保障同步升级。1-9月,东莞港新开通“东莞港-柬埔寨贡布”“东莞港-土耳其”等7条外贸航线,空港中心完成进出口1241航次、货值251.72亿元,中欧中亚班列开行14列;支持民营传统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转型,截至9月底,全市46家在册备案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推动17家跨境电商企业在15个国家/地区设立49个海外仓,总面积超27万平方米,同时将143家跨境电商企业纳入“简化申报”政策试点,实现通关、申报便捷化。

多措并举拓内销
筑牢市场“基本盘”
在拓展国内市场方面,市商务局打出“平台搭建+渠道拓展+风险保障”组合拳。出台促进外资企业拓展内销三年行动计划,组织约500家次企业参与广交会、进博会及“粤贸全国”系列活动,累计使用展位1700个、参展面积1.3万平方米;支持民企参与“百千万工程”、政府采购及新品发布会,推动大朗毛织在大连设立第三家境内展销中心,实现“东莞产品”异地集中展示。
电商渠道拓展成效突出。市商务局联合1688、京东、小红书等国内平台举办23场内贸电商活动,组织超400家企业参与1688平台外贸厂商转内贸纾困举措;发挥出口信保风险保障作用,截至9月底,全市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累计服务企业出口规模294亿美元,同比增长46.8%,帮助企业减少损失2.38亿元,服务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万家。

激活消费新动能
赋能民企增活力
以消费升级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市商务局持续优化消费生态。推动鸿福路商圈及民盈国贸中心、东莞君尚等商业综合体提质升级,通过场景化、体验式改造提升消费吸引力;开展汽车、家电家装、3C、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围绕“直播基地+产业带”模式,建成抖音电商沉香产业带珠宝文玩运营中心、潮玩电商产业服务中心等直播基地,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此外,大力发展离境退税业务,截至9月,全市已备案离境退税商店34家,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拓市场、促消费”两大核心,通过企业风险预警、境内外展会联动、跨境电商深化等举措助力民企开拓市场,以商品服务升级、新型消费培育、消费场景创新激发内需,同时强化信用保险、通关便利等配套支持,全力推动民营企业稳增长、提效能,为东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