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体育社交“热”:“硬联通”持续升级之下的匹克球风潮
香港市民Jesss背上球拍从家里出发,45分钟就能到达深圳的匹克球馆;澳门球友下班驱车1小时到珠海挥拍出汗,还能在附近商圈吃完饭再返程;匹克球友们的微信群每天都很热闹,有接龙报名“转转赛”的,也有约“搭子”AA场地费的……当港澳球友“北上打波”成为一种新风尚,深圳华强北一家球馆85%的顾客都是香港人。
作为一项社交运动,匹克球正在大湾区掀起跨城热潮,专业匹克球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0月下旬,多位球友在与记者交流时均提到,在球场上既能切磋球技,又能聊生活聊创业,以匹克球为纽带打通了不同圈层,结识了更多新朋友。
中国第一家匹克球行业协会——深圳匹克球协会创始会长曾国标说,“大湾区的匹克球协会之间联动频繁,匹克球作为媒介推动了粤港澳之间的人文交流。”匹克球运动之“热”,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持续升级。
“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交通枢纽的贯通,以及广深港高铁“公交化”运营,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一小时生活圈”已然成为现实。
火热:“交通圈”助力“社交圈”
提前在小程序预订场地,和好友们带上匹克球拍,从深圳罗湖口岸过关,搭乘几站地铁直达球馆,这是香港市民Jesss每周一次的运动安排。
Jesss最初是在国外接触到匹克球,这项被比喻成“拿着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上打网球”的新兴运动,门槛低且有趣好玩,让她迅速“上头”。她开始和丈夫在香港订场地练球,但香港匹克球场数量少,每次要30个人轮流打。
今年暑假,Jesss偶然来到了深圳华强北的益动匹克球馆,从室外场到室内场,让她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我从家里到这个场馆只需要45分钟,基本每个周末都会约朋友过来练球,有时还会住一个晚上。”她对记者说道。
除了交通方便,场地费实惠也是吸引香港球友“北上打波”的关键。多位匹克球爱好者告诉记者,香港场地租金高昂,部分匹克球场是贴线与羽毛球场地共用,缓冲区距离不足,一小时的费用在400港元至600港元不等,深圳匹克球场地一小时只需要100元左右。
成本优势和交通便利叠加,让球友跨城打球的频率越来越高,Jesss的丈夫就坦言,“确实打匹克球之后更常来深圳了。”
这股跨城运动热潮,在珠海、佛山、中山等地同样常见。中国香港大连排匹克球总会(LIT TLP)会长陈文俊向记者介绍,他从2019年开始接触匹克球,那时香港的圈子还很小,直到近两年才慢慢有越来越多人开始玩匹克球。
但由于香港球场很缺乏,大家很快关注到珠海、深圳、中山等地有专业的匹克球场。陈文俊表示,球友们经港珠澳大桥、罗湖口岸、福田口岸等,通过城际铁路,乘坐过境巴士或自己开车等方式到周边城市打球。
来自珠海的资深匹克球友赵先生对此也深有体会:“我从2022年开始打匹克球,到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匹克球场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他见过不少这样的场景:澳门香港的球友在下午五六点钟下班之后,开车来珠海打球,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他们打完球到附近商圈吃个饭然后再返程。
当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生活圈”逐步变成现实,匹克球也有了“一小时社交圈”。
热络:大湾区的体育新生活
匹克球在互联网上已然成为一种火热的新社交符号,但对于大部分球友来说,匹克球的走红更便于他们约“搭子”打球。
在佛山匹克球博主曹鸿远手机里,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球友群聊,群里经常会有不同城市不同场馆的接龙报名,如“周六约球混双专场!满10人开场,21分制,第一名奖金100元”,这样的比赛在圈内叫做“转转赛”,一般是场地费球费AA制,现场随机抽签分组。
借助这些“转转赛”,粤港澳三地的匹克球爱好者们聚集到一起,互相切磋球技。对于曹鸿远来说,匹克球彻底改变了他的社交状态。“我做自媒体,之前是大半个月不出门的‘宅男’,现在我一周要出去打七八次球,认识了全国各地的球友。”
这样从陌生到熟络的“破冰”过程,在匹克球场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曹鸿远介绍说,当到了一个新球场,老球友可以交流一个好球怎么打,新球友会聊装备聊规则,很容易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在益动匹克球运动中心负责人崔雷看来,以匹克球为纽带,球友们正通过运动打开另外一种沟通方式。球馆后台数据显示,85%的顾客都是香港人,“在打球运动时可以聊其他事,比如香港球友北上创业,会向我们了解深圳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在交流中,不同圈子就打通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社交去互通有无,以前很多人是通过饭局、酒局社交,现在变成了打匹克球,可以说这项运动也是促成某些商业合作的催化剂。”崔雷分享了他的观察。
匹克球的社交价值被不断放大,很多匹克球场馆也看中了其社交属性,特意将球场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生活休闲场所,深圳的“Pickle coffee匹克咖啡”便是如此。
该场馆负责人也是匹克球教练,他向记者介绍称,“球场自带商业业态的初衷是,希望一场球打下来大家可以有个休闲区坐下来喝咖啡,去互动交流,释放工作压力,还能链接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外的优秀球友,实际上球馆就变成了一个社交聚集地。”
对于教练群体来说,匹克球的社交价值有所不同。中国澳门匹克球总会理事及教练欧芷晴向记者表示,“以前打比赛动不动就得飞国外,现在赛事基本都在内地,大湾区内的交流变得频繁。澳门经常组队去参加,我通过比赛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欧芷晴还去横琴的教练班上课,“一个班里有来自珠海、广州、深圳的教练,大家一起训练,下课了就聊怎么教学、聊自己那边的球友趣事,一下就熟了。通过这种方式轻松认识不同地方的同行,这特别有意思!”
热潮:以球会友的更多想象
除了是一项社交运动,匹克球本身也存在竞技与对抗,“以球会友”成为其显著发展特点。
今年2月15日,陈文俊与深圳市总工会职工文化大讲堂匹克球讲师王伟共同牵头,举办了首届“老友季”深港匹克球交流友谊赛,参赛队伍是50岁以上的深圳香港匹克球爱好者。
王伟向记者分析指出,目前各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大,从民间自发的小比赛到官方主办的国际赛事,匹克球赛事遍地开花,不仅让爱好者过足“球瘾”,也架起了跨地域、跨国界的交流桥梁。
陈文俊也表示,LIT TLP匹克球总会跟佛山、珠海的球会互相交流、举办精英赛事,如珠海的大型球场也会定期组织比赛。“另外,LIT TLP匹克球总会每年都会在香港举办世界赛,很多东南亚的球员来参赛,内地的球友也在世界赛中同台竞技。”大湾区已然成为匹克球交流的“枢纽”。
记者注意到,2024年,匹克球迎来了全国锦标赛、第一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等国家级赛事。今年9月,匹克球入选第二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总决赛规定项目。10月,广东广州、东莞等地以“喜迎十五运”为主题举办匹克球公开赛,为十五运会营造热烈的全民运动氛围。
深圳匹克球协会是中国第一家匹克球行业协会,该协会创始会长曾国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的匹克球协会之间联动频繁,举办了不少赛事,以匹克球为媒介推动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大湾区的匹克球业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持续升级。“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构建。
2024年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相连,使珠江东西两岸城市群实现半小时直达;广深港高铁“公交化”运营、澳门轻轨接入广东高铁网。截至10月20日9时,深中通道总车流数达到了4221万车次。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迎来开通七周年,这座跨越伶仃洋的“世纪工程”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超级纽带”。
曾国标指出,不可否认的是,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交通枢纽工程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大湾区球友们的交流,“很多匹克球场品质好,我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其实‘巷子’并不深,因为交通都很方便。”
“就匹克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而言,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课题。”曾国标向记者表示,首先匹克球容易上手,青少年甚至“银发”一族都很适合,运动本身的社交属性也很强,因此发展很迅猛,再加上交通上的便捷性,利于人们去交友,就更能促进大湾区之间的人文交流。
赞
36
炒炒cao
8小时前
通过匹克球结识新朋友,生活更多元了!🌟
流星·蝴蝶·剑
8小时前
匹克球风潮,让大湾区的运动社交更热了!🔥
harian626
8小时前
在球场上谈生意,这效率,杠杠的!💼🏆
yang1111
8小时前
看来我也要学学匹克球,拓展一下人脉了!🤝
我已熟悉黑夜
8小时前
哈哈,匹克球这玩意儿,真是社交神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