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八年普法深耕筑根基 法治素养赋能东莞全域文明升维
从2018年到2025年,八载春秋见证东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报告活动的持续深耕。2025年,第八届活动的如期举办,不仅串联起五十家单位的特色普法实践,更将法治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全域文明建设的土壤中,以全民法治素养的稳步提升,为“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文明新图景注入坚实力量。

10月15日,东莞市国资委做客东莞广播电视台《法治一线》栏目直播室
履职评议活动以压实责任为核心,着力构建支撑全域文明的法治体系。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关键举措,活动通过“年初部署、年中督促、年底考核”的闭环管理,推动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市国资委组建公职律师队伍,将普法融入国企监管各环节。轨道公司通过案例展播进行反诈教育,让法治元素流动于城市交通脉络。高埗镇则以履职报告为契机,创新打造“文旅法治研学路线”,融合“大桥精神”与法治教育,并率先建立全市首个“府院共建非诉园区”,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与源头普法相结合。“部门牵头、镇街联动”的普法格局,有效契合了全域文明建设全地域推进、全领域覆盖的要求,为“平安法治共建共享行动”等九大专项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特色普法实践精准滴灌,让法治素养成为全民文明底色。八年来,五十家参评单位结合职能优势,打造了一批贴近群众、深入人心的普法品牌,有效回应了全域文明建设中“全人口普惠”的现实需求。针对产业大市的用工特点,交通部门以“大篷车”形式深入企业,通过盲区风险现场演示,以沉浸体验强化安全意识;城管系统依托“一键找城管”平台,在处理违规等民生问题时同步开展普法宣传,促进文明规范内化于心;高埗司法分局设立新业态法律援助联络点,以法治对新就业群体进行有力保障。从城乡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线上线下联动的“宪法宣传周”活动,特色普法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理念转化为千万市民的自觉行动,为文明行为养成注入了法治内核。

东莞市第二届法治文化活动“法润莞城嘉年华”开展普法摊位宣传
法治素养的提升正逐步转化为全域文明的生动实践,使平安法治成为东莞城市竞争力的亮眼名片。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的推动下,东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行政执法公示及时率达到95%以上,行政争议化解率同比提升68.05%,数据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持续增强。当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商户坚持诚信经营、群众选择调解化解纠纷成为常态,正是法治素养赋能文明创建的真实写照。这一转变不仅塑造了“平安东莞,一起来”的公共品牌,也为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优化等全域文明行动提供了坚实支撑——从4.7万名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到5800名交警的坚守维护,法治保障让文明建设既彰显力度,也充满温度。

4.7万名环卫工每周开展一次全城“大清洁”,让东莞更加“整洁有范”迎接全运会

八年普法路,文明进阶时。东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早已超越单纯的工作评议,成为全民法治素养提升的“孵化器”和全域文明建设的“助推器”。随着普法责任的持续深化,法治精神将进一步融入城市治理的血脉,激励每一位市民成为法治的践行者、文明的传播者,为2027年实现全域文明目标注入不竭动力,让文明之花在法治沃土上愈发绚烂。
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