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全干货!“C刊面对面” 圆满收官,打造青年学术成长高地

来源:广东社科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谭晚兰 小编
2025-10-24 11:26:15
订阅

10月23日·东莞

一场学术交流盛会在此启幕

首次全景呈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生产流程

21家C刊齐聚现场

与青年学者面对面碰撞

紧扣现代化产业建设研究前沿

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为青年学者成长铺路搭桥

打通学术成果转化的 “最后一公里”

10月23日,广东学术季系列活动之“C刊面对面: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论坛在东莞举办。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承办,汇聚全省21家CSSCI来源期(集)刊与近50位社科青年学者开展面对面座谈研讨,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学术研究前沿,携手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社科青年学者健康成长。

1

 C刊“牵手”青年学者

 广东搭建学术共生平台

李宜航代表广东省社科联对各位嘉宾共襄盛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对各位同仁为繁荣发展广东社科事业攀登不止所付出的努力表达由衷敬意。

他指出,省社科联发起举办“C刊面对面”论坛,旨在搭建心意相通、韧性十足的桥梁纽带,助推学术界与期刊界更好实现同频共振,更好为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经世致用创造优越环境,更好为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聚力赋能。

广东省社科联始终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大对青年社科专家学者的培养扶持。今年以来,广东省社科联不仅出台了“社科扶青计划”,首批创办了25家青年学术工作坊,还与省出版集团合作,发起设立了1000万元的“广东青年学者学术原创出版基金”,计划5年扶持出版200本青年原创著作。在发表阵地建设方面,省社科联统筹规划创办、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办了12本特色学术集刊,构建起覆盖多学科领域、具备协同创新能力的学术集刊矩阵。

此次策划举办“C刊面对面”活动也是在为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成名成家铺路架桥、穿针引线,让“青椒”不再“焦虑”、让“成长”不再烦恼。

学术期刊是传承文明的舟楫、荟萃思想的星图,承载着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作为学术期刊的“第一方阵”,C刊始终是学界敬仰的标杆、学者倚重的阵地。李宜航提出,C刊应从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紧跟国家战略,设置特色专题专栏;二是着眼学脉绵延,加大对青年学者的扶持力度;三是立足广东,助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助力广东学术期(集)刊高质量发展,省社科联下一步将谋划多项重点举措:一是谋划专项扶持,精准赋能期刊品质提升;二是支持有条件的C刊创办外文版,推动广东学术走向国际;三是推动C刊增设青年专栏,提供更多青年学者交流与发表机会;四是聚力打造更具活力、张力与核心竞争力的C刊矩阵,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协作,推动C刊矩阵与集刊矩阵形成合力,共同把广东学术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2

 多维扶青 + 精准建议

 期刊与青年共探学术传播新路径

参会期刊代表围绕扶青举措、青年发稿建议与期刊建设展开分享与交流。

(一)期刊扶青举措

◆明确“青年友好”核心定位,打破身份壁垒

在场期刊表示,青年友好一直是办刊重要着力点。通过匿名投稿制,避免因身份背景影响稿件评审;在专题策划增加青年论文比重,降低青年投稿门槛,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青年学者文章。

◆搭建多维度青年成长与展示平台

通过定期举办青年论文工作坊、开放式论坛、专题研讨会、专辑出版机会等措施,帮助青年学者打磨稿件,助力青年学术成果落地。同步推广文章成果,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形式扩大青年学者研究的传播范围。

(二)青年发稿建议

◆选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优先选择“真问题”“新问题”,紧扣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重点,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泛选题。

◆论文要素齐全,符合学术规范

研究方法规范、恰当,有第一手资料、工作量充实,写作结构合理、语言通畅。

◆提升稿件适配度,转变发稿认知

关注学术共同体动态,推动研究问题得到同行认可。交叉领域投稿无需过度纠结研究方法,要突出问题本身的重要性。

(三)期刊建设中的“痛点”与解决方案

◆优质稿源不足、吃不饱的“饿”

前置把控:推行“预审稿制度”,提前对稿件质量进行筛选与优化,减少后续评审成本

主动挖掘:向学科专业人士、青年潜力学者约稿,主动补充优质稿源。

◆编辑力量薄弱,国际影响力有限

强化内部团队:通过招募青年编委、培训现有编辑等方式,充实编辑力量。

拓展外部影响:创办外文版期刊,推动期刊内容与国际学术市场对接。

◆期刊间联动不足,行业交流匮乏

搭建联动机制:打造“期刊矩阵”,推动同类期刊加强日常联系,共享优质资源。

推动交流常态化:将同类学术交流活动固定化、定期化,促进采编、作者、社科界多方互动,共商行业发展。

3

 互动对答精准破局

 期刊青年共解学术成长痛点

在对答环节,青年学者代表聚焦青年学术成长、发刊难题及学科平衡三大核心议题提问,期刊代表结合各自办刊理念与实践,从作者扶持、机制建议、交叉研究规范等方面精准回应,助力破解青年学术发展痛点。

问题1:在支持青年学者成长、营造友好学术环境方面,期刊有哪些特色做法?

刊物1

一是本刊以服务青年人为宗旨,青年作者有副高以下的教职(包括博士后、硕士生)占比50%,2017年期刊入选C刊后,青年作者进一步增多。

二是创青年专辑,持续推出青年学者专题,版面为青年人打造,没有名家,等于开了一个专门的通道。

三是设青年论坛,参会甄选论文的入选者均为青年学者。

刊物2

本刊已取消了作者介绍中职称信息,仅体现工作单位,为青年学者提供平台。

刊物经常以专题形式组稿,专门搭配青年学者的论文,包括邀请本校青年教师。此外,在海投的稿件里面物色优秀青年学者的稿件。如果是点对点约稿,会给青年学者或者是博士生留一定的比例。

计划明年尝试刊发硕士生的论文,并提供多轮审稿修改建议,帮助他们提升,优秀本科生论文也考虑提供刊发机会。

问题2:青年学者发刊难的问题如何破解?

刊物1

现在的情况是文章多、C刊少。现在各行各业评职称都要写文章,导致年轻人发文章的成本特别高。

文章从投稿到发表需要时间,流程中的社会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很高。

呼吁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机制,不以发文为主要指标。

刊物2

青年学者存在投稿难、容易因拒稿而产生悲观情绪。鼓励青年学者要坚持投稿。

青年学者常专注自身研究而忽视学术共同体、要明确研究领域里学者们的共识,积极了解同行或同领域的其他学者,推动所做研究紧跟学术前沿并促进问题解决,让研究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

刊物3

部分985高校对于博士生的培养对于论文的要求大大减轻了,过去要发2篇C刊,现在可以不用发文章,这样大大地减轻发文章的压力。

问题3:如何提升发表效率?交叉学科如何发表文章?

 刊物1

本刊不断通过流程化提高审稿速度,包括提高处理效率、定期提醒编委等。

交叉不是问题,交叉需要厘清是方法上的交叉还是问题上的交叉,需注重在研究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但不建议生硬拼接不同领域的热门变量写文章。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兼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叶金宝,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期刊编辑、青年学者、省社科联及东莞社科院代表等80余人参加活动。

20

推荐
评论
  • 院中有爱

    0
    举报

    6小时前

    ‘C 刊面对面’圆满成功,太厉害咯😜

  • 佐佐木四郎

    0
    举报

    6小时前

    这活动太棒啦,给青年学者加油👍

加载更多
2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