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空间“莞”够,政策够优!东莞低空经济迎发展新机遇

来源:东莞+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梁瑞娴 小编
2025-09-29 14:34:31
订阅

9月28日,东莞市低空产业联盟供需对接会在水乡低空经济集聚区落下帷幕。这场政企研力量齐聚的盛会,不仅让首批5个市级低空产业基地正式亮相,更通过政策宣讲、穗莞协同合作签约、全国首批低空无人机足球比赛等环节,勾勒出东莞低空经济“空间布局清晰、政策支持有力、区域协同紧密”的发展图景。在低空经济成为城市竞争新赛道的当下,东莞正以“空间够广、政策够优”的独特优势,朝着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的目标稳步迈进。

空间布局的“立体化”,是东莞低空经济落地生根的核心支撑。不同于部分城市面临的产业载体分散、资源碎片化难题,东莞从一开始就锚定“综合集聚+特色载体”的立体化布局思路。首批5个市级低空产业基地各有专攻:水乡河西的整机装备制造基地联动广州黄埔形成产业合力,道滘的关键零部件基地为产业链筑牢上游根基,松山湖的创新孵化与中试基地打通“研发-转化”链路,万江的智能装备基地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再加上水乡、松山湖、谢岗三大市级综合集聚区的统筹引领,以及洪梅试飞场、63处低空起降点的基础设施支撑,东莞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孵化-应用”全链条的空间矩阵。更值得关注的是,水乡经济区统筹超1000亩产业用地、建成超130万平方米专精特新产业园,打造“楼下试飞、楼上研发、楼顶起降”的特色载体,让企业“拎包入驻”即可享受全流程服务,这种“空间红利”正是东莞吸引产业集聚的核心竞争力。

政策支持的“力度”,是东莞激活低空经济的关键抓手。《东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的14条举措,堪称精准滴灌的“政策大礼包”。在基础设施领域,社会投资新建通用机场最高补贴500万元,单个起降设施项目补贴达200万元,既降低了社会资本参与门槛,也加速了低空交通网络成型;在产业链培育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增资扩产补贴,直击企业扩能升级的资金痛点,助力超500家低空相关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做强做大;在场景应用层面,跨市航线30万元、跨境航线50万元的补贴,为“珠江东岸低空产业走廊”建设打通了关键节点。更难得的是,政策兼顾“硬支撑”与“软保障”,从人才培训补贴到适航认证奖补,从融资成本补助到保险机构激励,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

区域协同的“深度化”,进一步放大了东莞低空经济的发展优势。作为穗莞合作先导区,水乡经济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区位,与广州开发区在产业、场景、活动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产业协同上,水乡已聚集广联翔龙航空、极飞无人机等企业,与广州开发区的低空产业资源形成互补,通过联合招引、技术合作加速产业集聚;场景共建上,双方共同探索跨城保税物流、文旅观光等“低空经济+”项目,利用水乡河网水域、农业示范区与广州开发区产业资源,为低空应用提供丰富场景;活动联动上,两地联合组建4支无人机足球队开展比赛,既普及了低空知识,也搭建起产业交流平台。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模式,让东莞得以借势广州的产业资源与市场需求,加速“珠江东岸低空产业走廊”建设,形成“1+1>2”的发展效应。

从空间布局的“筑巢引凤”,到政策支持的“精准滴灌”,再到区域协同的“抱团发展”,东莞低空经济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发展逻辑。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东莞凭借制造业强市的产业基础、清晰的空间规划、优惠的政策支持,已然抢占了发展先机。未来,随着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东莞必将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东莞力量”。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