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好医护② | 董明国:精诚大医38载,终成“脾胃圣手”!
今年是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举办“东莞好医生、东莞好护士”评选活动的第十个年头。
十载春秋,砥砺前行,这一历程深深镌刻着东莞卫生健康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与不懈拼搏。十年来,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东莞好医生、东莞好护士”这一品牌,已从萌芽的种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东莞卫生健康系统中熠熠生辉。
十年间,一大批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卫生健康行业的杰出代表。
十年间,榜样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全市8万多名卫生健康工作者投身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塑造了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行业文化生态。
十年间,评选活动从无到有,影响力从弱到强,已成为全系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金字招牌,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
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第十年,我们迎来了2025“东莞好医生、东莞好护士”,新一届20名标杆将于8月19日亮相玉兰大剧院,接受全社会的礼赞与敬意。
7月10日起,我们将逐篇分享2025“东莞好医护”的“好”故事,倾听他们的“好”声音!
三十八载光阴,一盏晨读的灯,一颗悬壶的心。东莞市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带头人董明国教授,以精诚诠释医道,用创新开拓未来,在临床、科研、育人的沃土上,躬身耕耘,铸就华章。
近日,他荣膺2025年“东莞好医生”称号,这不仅是对其仁心仁术的至高褒奖,更是对东莞市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团队守护生命、传承创新的集体礼赞。
清晨六点,薄雾氤氲,董明国教授书房的灯光已准时亮起,映照着《经方探源》《攻毒论》等泛黄的古籍。三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晨读时光,是他深厚学养的源头活水。自1993年作为东莞引进的首位中医研究生扎根莞邑,他便以“朝迎晨露,夜披星月”的节奏,日均工作超10小时,始终坚守在守护生命的最前沿。
面对日均近90人次的繁重门诊,他坚持“身心并治”,巧妙融合传统中医四诊精髓与现代精准检测,追求诊疗的极致境界。这份执着,铸就了门诊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的非凡记录。
▲董明国(左二)
在疑难重症战场,他是公认的“生命守门人”。其领衔的国家重点专科接诊疑难病例超万例。一位辗转北上广深求治无果、陷入绝望的肝硬化腹水深圳企业家,经他独创的“调肝分消法”精心调治,仅三个月腹水显著消退。他创建的“从脾胃论治肝病”理论体系,显著提升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其核心思想与临床验案凝结于《董明国临证实践录》专著之中。
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市抗疫专家组顾问,他连续奋战72小时,主导制定《东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创造性将岭南道地药材融入古方荆防败毒散,为427名确诊患者精准远程定制方案,数据显示显著缩短发热病程。改良方剂迅速推广,惠及十余万群众。2022年12月疫情高峰,他单日接诊发热患者高达207人,连续奋战18小时,最终实现经治感染者无一例向重症转化,是传统温病学智慧与现代病毒学认知深度交融的典范。
▲董明国(第一排左五)
作为岭南脾胃学派第四代传人,董明国教授深知传承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命脉。他倾力构建“院校-师承-继续教育”三维一体培养体系:在高等学府殿堂,他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导,悉心培育杏林新秀;在基层实践沃土,他通过省市级师承项目,甘为人梯,为东莞乃至更广阔区域锻造中医骨干力量。
他独创的“经典+临床”培养模式要求严苛:学生必须精研《内经》《伤寒》等中医典籍并撰写心得,同时扎根门诊病房,在实践中体悟医理。近年来,由此模式培养的近30名中医师,已迅速成长为东莞各医疗单位的中流砥柱。在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他主持精心编纂的《何炎燊临证精要》《何世东学术精华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师承教育的权威教材。其独创的“病-证-症”三阶传承法,强调恪守中医思维、以人为本、重视病因病机辨证,因其显著成效,已在全国37家中医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惠泽后学。
创新不止于临床与传承。立足学科前沿,他提出指导癌症、炎症性肠病及肝硬化防治的“虚极自溃”新理论,形象阐释“黏膜屏障如土壤,菌群失调似虫害”,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了新视角。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聚焦“食毒理论诊治溃疡性肠炎”研究,并据此开设肝病、溃疡性结肠炎特色专病门诊,患者络绎不绝,反响热烈。在科研高地,他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项,坚持将临床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持续引领脾胃病领域攀登学术新高峰。
“董医生,我增重2斤了!”曾辗转五省求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王某,举着化验单雀跃冲进诊室。在董氏“心脾同调”方案的治疗下,他黏膜改善,更重拾生活信心。这一幕,正是董教授“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大医情怀的生动写照。
深谙脾胃病与情志相关,一句“记得把心放宽”是他给患者的暖心“良方”。开创“话疗+药疗”身心同治模式,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37%,相关研究九获政府科技奖。面对全国患者,坚持“四个一”:一句亲切方言问候、一份详尽病历、一次及时复诊提醒、一段实用养生建议。视患如亲,让他蝉联“南粤好医生”。
作为援疆医疗队“传经送宝人”,在图木舒克首创“1+2+3”精准帮扶模式(每周1次远程会诊、每月2天现场带教、每季度3场讲座),为边疆地区播撒下中医药的种子。在东莞本土,他牵头构建“名医工作室基层服务网络”。例如黄江镇脾胃病防治站的建立,让张阿婆们“家门口就能拿到董教授开的方子”,助推东莞脾胃病早诊率提升19个百分点。
数十载春华秋实,董明国教授不仅收获了广东省名中医、南粤好医生、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更赢得了百姓“脾胃圣手”的金字口碑。他研发的“健胃消胀片”“人参胃康片”等院内制剂惠及30万患者;在东莞市中医院晋升三甲的征程中,他带领团队勇夺国家重点专科、GCP认证等硬核指标,为医院腾飞注入强劲动能。
诊室“医者仁心”的匾额,堆积如山的跟师笔记,诉说着他的坚守与思考。
面对“东莞好医生”荣誉,他谦逊依旧:“我评上东莞好医生,不是我个人多优秀,是各级领导对东莞市中医院的认可,是对我们脾胃病科团队长期战斗临床一线的嘉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永远在路上!”
如今,他依然保持“早七晚六”的节奏,足迹从东江之滨到天山脚下,身影从诊室方寸到学术之巅,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信念砥砺前行。
正如他所言:“中医的现代化,绝非西化,其精髓在于让千年智慧焕发时代生机,更好地护佑苍生。”三十八载光阴化作脚下长路,这份追求,永远在路上。
“东莞好医护”档案
董明国,男,硕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组建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并任主任,2012年开始担任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至今,带领脾胃病科于2012年成为东莞市唯一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并于2024年获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肝胆疾病,从脾胃论治其他疾病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6月至8月曾在意大利SIENA(锡耶纳)大学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共发表论文105篇,获政府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专著5部。曾获评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东莞市特色人才。
赞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