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城市“微笑曲线”!南城用U型空间重构“城”长密码
行者有道,各行其道
让每一位出行者都拥有各自的“舒适区”
南城打造U型空间 设计/周琬瑜
汽车在宽阔的主干道上奔驰,行人、骑者在专属的舒适区行走,建筑前区成为“超级街区、活力街道、气质街巷”。当下,南城正加快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通过打造U型空间(城市道路-建筑前区-街道界面)重构城市街区,勾勒出城市的“微笑曲线”。
近年来,南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秉持“综合交通、品质交通”的发展理念,通过交通形态的提升,引领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塑造城市美学,从而全面释放城市空间潜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奋力打造成为东莞“首善之区”。
宏图路-陈志谦/摄
当前,南城正加快从单一公路交通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跨越:不再仅仅依赖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是转向发展包括慢行系统、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多模式、多层次的交通网络,促进公路交通向综合交通转变,切实让交通升级成为持续激活片区活力的密钥。
01 U型空间理念引领品质提升
清晨,阳光斜切南城UCC的玻璃幕墙,落在重新铺装的彩色步道上。过去割裂的建筑前区,如今早已蜕变成“处处皆景”的慢行空间。
南城总部基地片区-陈志谦/摄
机动车道缩进灰色沥青铺就的“主动脉”,新增设的非机动车道如彩带飘舞,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
南城总部基地片区-陈志谦/摄
线性公园、带状活力公园、枢纽微花园等功能配套植入,让自然绿意融入商务办公日常;全片区实现100%零高差,创造更优质的慢行体验,“车让人、人享景”的城市文明图景正在南城徐徐展开。
朝阳路上,商业街区人流如织。比起过去的步履匆匆,升级后的人行步道有机连接周边商店,带来更多活动空间,使得街区的休闲、社交功能大幅度释放。
鸿福路-陈志谦/摄
相隔几步之遥的鸿福路,新打造的宝藏儿童活动乐园,静谧舒适的林下空间以及统一整洁兼具休闲氛围的商业区前场,将功能性道路空间转化为兼具休闲、娱乐和商业活力的多元场所。
元美西路-罗伟良/摄
夜幕降临,元美西路至宏图路格外亮眼,通过智能亮灯过街设施、智慧路灯以及多个公交站台和桥梁的亮化工程,搭配“城市封面”海报,塑造出现代化、潮流化的城市形象。
U型空间示意图(来源网络)
在南城高楼林立的建筑群中,城市街道的空间不再只是提供交通功能,而是更注重慢行系统空间保障,通过打造U型空间(街道界面-建筑前区-城市道路-建筑前区-街道界面),对建筑前区空间、景观绿化及附属设施进行品质提升改造,优化建筑前区人行、驻留、行车、驻车空间组织,打造特色绿化空间与休闲场所,创造出愉悦、吸引人的出行环境。
宽敞的慢行空间-练嘉欣/摄
如今,南城的交通发展已从传统的“以小汽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交通“通达性”的阶段,转向更深层次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南城提出,下来将持续推进莞太路U型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并在更多道路设计改造中嵌入U型空间理念,对红线外建筑前区空间、景观绿化及附属设施进行品质提升改造,优化建筑前区人行、驻留、行车、驻车空间组织,打造特色绿化空间与休闲场所,整体提升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
02 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当朝霞漫过城市干道路灯,车辆驶过莞太路的降噪沥青路面,只留下轻柔的沙沙声。
莞太路下穿隧道-陈志谦/摄
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主干道,正上演一场立体交通的“变形记”:两条下穿隧道如银色游龙潜入地下,直行车辆告别红灯束缚,在光影交错中穿梭而过;5座新修建的过街天桥横跨路面,流线型的钢结构搭配透明玻璃护栏,既为行人架起安全便捷的空中走廊,又以现代美学姿态成为城市风景。
莞太路-陈志谦/摄
路面车流如舒展的绸缎般顺畅,非机动车道与绿化带有序分隔,昔日人车混行的喧嚣被井然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取代,不仅让上班族体验到“一路绿灯” 的畅快,更让城市道路在功能性与观赏性的融合中,完成从交通动脉到品质长廊的华丽蜕变。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之外,在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方面,铁路交通更被赋予了骨干地位。
当前,南城正加快蛤地国铁枢纽、西平西站、鸿福路站“一主两辅”枢纽体系建设,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和道路网密度,构建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外达内畅的城市道路系统。
西平西站周边-陈志谦/摄
西平西站依托莞惠城际线与东莞轨道2号线的无缝接驳,打造多式联运枢纽。站点通过立体换乘通道、智能导览系统及共享交通接驳点,实现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的高效衔接,成为区域交通转换的“黄金节点”。
鸿福站周边-陈志谦/摄
鸿福路站作为地铁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枢纽,地处城市核心商业金融区,以“客流集散+商业服务”双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站内设置双向换乘快速通道、智能移动母婴室等便民设施,站外规划出租车专用候客区、公交微循环接驳线,并联动周边商圈开发地下停车共享系统,实现“慢行舒适、公交便捷、出租有序、停车智能” 的立体交通体验。
南城通过差异化站点改造策略,让西平西站与鸿福路站不仅成为交通枢纽,更化作城市活力节点——前者以多式联运激活区域协同,后者以商交融合重塑核心区动线,共同构建起“换乘零障碍、服务人性化、空间场景化”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
福地枢纽站-翟嘉欣/摄
为大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南城通过打造福地公交枢纽站等创新模式和定制公交服务(如校园定制公交、景区专线),有效满足了市民游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增强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一系列改造升级举措体现了南城在轨道交通规划上的系统性思维,通过多个层次、功能互补的枢纽节点,形成一个有机衔接、覆盖广泛的轨道网络,能够最大化轨道交通的服务效能和覆盖范围,并有效分散客流压力,提升整体网络的韧性。
03 街区从通道变身“生活场景”
近年来,南城交通建设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协同推进。
宏图路-罗伟良/摄
例如总部基地片区改造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构建了舒适绿色的公共空间;第一国际片区升级慢行系统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商业氛围的繁荣;莞太路、宏图路、鸿福路(首期工程)等关键干道交通组织优化、停车秩序升级、慢行空间重构,改造成为“超级街区、活力街道、气质街巷”……
朝阳路-罗伟良/摄
海德·汇一城商圈商业街区-练嘉欣/摄
从城市干道到慢行空间,从商务区到繁华商圈,南城的交通转型是推进深度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驱动力,带来的成效不仅在于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更在于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品质化和人本化,重塑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吸引力,为南城乃至东莞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而可持续的支撑。
下来,南城加强实施“一区一策”和“一路一策”策略,持续深化推进6大干道、11大片区道路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实施天安数码城片区、西平片区、体育中心周边片区三大片区的改善提升,并同步开展金丰片区、银丰片区、植物园片区的改善方案编制,对雀巢周边片区进行前期谋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系统性规划,持续优化片区路网,南城加快构建一个现代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不仅便利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更要促进人流与商业的紧密联动,为南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夜幕如墨,站在元美东路的过街天桥上俯瞰,海德·汇一城商圈的灯光与南城总部基地的幕墙交相辉映,鸿福路的车流如银河般流淌,慢行系统的步道如同缀满明珠的丝带。
都市交汇-张顺祥/摄
南城的交通升级,从来不是简单的道路拓宽,而是一场关于城市与人的关系重构。
当交通不再是割裂空间的屏障,而是串联生活的纽带,当每条街道都成为可停留、可体验、可记忆的公共空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路网的延伸,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升华——从“车本位”到“人本位”,从“通行功能”到“生活场景”,南城正以交通为画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勾勒出一幅“城、人、产”深度融合的壮美画卷。
赞
38
用户hI8nfE
07-01
再往里面拍一点就是亨美了 可以转过去拍一下吗
jnmba
07-01
南城的规划,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郑海卫111
07-01
出行者的‘舒适区’,南城考虑得真周到!😊
吉吉123
07-01
这‘城’长密码,真是太贴心啦!💖
yulin8688
07-01
南城U型空间,让每次出行都成为享受!😌
p823272469
07-01
这个‘微笑曲线’设计,出行肯定超舒服!👍
aphionz
07-01
哇塞,南城的这个规划真是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