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媒体+”“网络强村”助力梅州兴宁特色产业振兴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林宝琨 小编
2025-11-27 20:43:11
订阅

央广网梅州11月27日消息(记者张顺鹏)宁江潮涌处,风起再扬帆。11月24日至25日,在第七届世界客商大会召开之际,“媒体+”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暨“网络强村”主题调研行在兴宁圆满举行。活动由梅州市委网信办指导,兴宁市委宣传部、兴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央广网广东频道承办。两天时间里,10余位美食与文旅领域网络达人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项目现场,全方位探访兴宁鸽、柚子、丝苗米三大特色产业及岭南国防教育基地,见证“媒体+”与“网络强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的澎湃动力。

参加调研行的网络达人合影(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智慧养殖到精深加工,“一只鸽”振翅百亿梦

作为广东最大的肉鸽集散地,兴宁鸽产业是此次调研的核心亮点。调研团首站走进位于龙田镇羊岭村的兴宁肉鸽养殖基地,饲料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与规模化养殖现场的智能设备让人眼前一亮,达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记录“一键控温、数据溯源”的智慧养殖场景。

达人们在鸽舍了解鸽子养殖情况(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在兴宁鸽产业的龙头标杆——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深加工车间的数字化运作更是令人瞩目。冰鲜鸽屠宰、分割、包装全流程一气呵成,“2小时加工—冷链发货”的闭环模式确保了食材新鲜。

“我们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肉鸽现代化屠宰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1500万只。盐焗乳鸽、自加热鸽子汤等四大类预制菜产品,既保留了‘一鸽胜九鸡’的营养价值,又契合现代消费需求,通过盒马鲜生、东方甄选等渠道畅销全国。”金绿集团电商销售总监陈伟凡说。

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养殖+中央厨房”模式同样亮眼。这里的仿人工智能饲喂系统实现自动配料、精准投喂,现代化高床饲养模式满足了肉鸽的飞禽属性需求。此外,公司通过与餐饮企业的闭环合作,有效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实现产销双赢。

达人们在加工车间内参观(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公司现有160多名员工中,85%以上是附近村民,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宝宁农牧经理袁秋霞介绍,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周边乡村深度联结,让肉鸽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兴宁以建设“中国鸽业之都”为目标,推动肉鸽年出栏量近5800万羽,产业总产值达29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肉鸽类“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规模最大的屠宰加工基地。

“从智慧养殖到预制菜加工,兴宁鸽把‘小产业’做成了‘大文章’,数字化赋能让每一只鸽子都有品质保障。”达人“雷蒙”感慨。达人“美旅crystal”品尝红烧乳鸽后连连称赞:“肉质鲜嫩多汁,无膻味,标准化生产完全保留食材本味,难怪能畅销大湾区。”

生态种+品牌卖,“一颗柚”带出致富路

11月的兴宁正值柚果丰收季,调研团走进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150亩的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青柚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筐筐饱满的柚果在林间堆成小山。

达人们走进柚子种植基地(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兴宁山地多、光照足,土壤透气性好,我们全程采用有机肥种植和绿色防控技术,还和广东省农科院共建了专家工作站。”公司负责人刘道怀介绍,基地种植了青柚、三红蜜柚、水晶柚等多个品种,“琴怀柚”品牌已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拿到绿色食品认证。在5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智能化生产线每天能加工100吨柚果,低温仓储技术让新鲜柚果全年供应市场。

通过“公司+经联社+基地+农户”模式,冠诚公司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理,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价收购服务。目前,兴宁柚果种植面积达4.3万亩,涌现出“龙威”“熙和湾”等知名品牌,1.8万名从业者在柚果产业中实现增收。

达人们在品尝柚子(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从生态种植到智能加工,再到品牌化运营,兴宁柚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达人“会飞的舒芙蕾”说。达人“皮皮”则关注到产业与文化的融合:“‘琴怀柚’的名字藏着创业者的情怀,这种有温度的品牌故事,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富硒土育丝苗米,“一粒米”筑牢“仓廪实”

兴宁自古便有着“粤东粮仓”的美誉。此次调研,网络达人们走进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访产业园内的优质稻种植基地与加工车间。作为广东省生态涵养区,兴宁土壤富含硒元素,合水水库上游的优质水源为丝苗米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达人们在近距离观察丝苗米(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我们在饮用水源保护地周边种植了超10万亩丝苗米,全程绿色防控,拒绝化学农药。”广东米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新辉拿出“青香优19香”样品,米粒细长如丝、色泽莹白,“这个品种2024年平均亩产达1446.18公斤,富含的2-AP香味物质,让米饭自带清香。”在加工车间,低温加工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稻米的营养与风味,智能溯源系统让每批大米都有了专属“身份证”。

产业园以“一核多区”布局,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1家农业龙头企业、215家合作社参与。仅大坪镇就有2.5万亩丝苗米种植面积,每亩比普通水稻多增收250元,直接带动700多户农户就业。“富裕香米”“绿旺丝苗”等品牌先后斩获“广东好大米”等荣誉,“兴宁丝苗米”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硒土+科技,让兴宁丝苗米既有生态优势,又有品质底气,这才是优质粮食产业该有的样子!”达人“甜炘的天空”说道。

国防文旅新地标:“文化+教育”激活乡村新动能

调研行程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兴宁市黄槐镇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达人们边走边看,参观了操场、沙盘模拟室等功能区域,了解基地整体规划和施工进度。据悉,基地以“强身、健体、塑魂”为核心目标,目前正从基础建设向课程体系和研学内容延伸,探索体验式国防教育特色项目。

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基地建设理念先进、内容丰富,建成后必将带动兴宁文旅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达人们纷纷表示。据介绍,基地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完工,明年春节后正式投入使用,其“文化+旅游+教育”的融合模式,将与兴宁特色农业产业形成联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

达人们了解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今年7月,广东省委农办、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省级“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通过媒体资源整合、品牌塑造破解农产品产销壁垒;与此同时,省委网信办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提出“网络名人进村联建”“本土主播孵化”等重点任务,两大政策形成“媒体赋能+网络兴村”协同矩阵,为特色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提供清晰路径。

此次调研行紧扣省级“媒体+”“网络强村”政策导向,通过实地探访、直播互动、话题传播等形式,让兴宁特色产业发展成果被更多人知晓。达人们表示,将通过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持续传播兴宁故事,助力地方特产与文旅资源向全国知名品牌跨越。

21

推荐
评论
  • 121751048

    0
    举报

    3小时前

    这组合拳打得真好,梅州加油💪!

加载更多
1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