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湾区之花》:航拍视角下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觉盛宴

来源:中摄协文化传媒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温龚锋 小编
2025-11-26 15:39:44
订阅

在摄影艺术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大画幅专业委员会及理论委员会委员、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钟致颖的《湾区之花》摄影系列,便是这样一组令人瞩目的佳作。这组作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通过航拍视角、独特的色彩运用和精妙的构图,构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都市的视觉桥梁。

广州,南沙花园酒店

花与湾区:立意的文化隐喻

这组名为《湾区之花》的摄影作品,以航拍视角捕捉粤港澳大湾区九座核心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将其凝固为九朵形态各异的“花”。“花”既是自然的生命象征,亦是中华文化中被反复吟咏的经典意象。钟致颖以“花”为创作核心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巧妙比拟,更意在对大湾区城市群的生命力与整体感进行艺术诠释。

东莞,国家材料实验室

色彩:故宫“中色系”的当代转译

他始终认为,在摄影的视觉语言中,色彩往往比形态更能直抵人心、触动情感。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创作《湾区之花》时,我没有沿用航拍作品里常见的高对比度鲜艳色调,采用《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中提及的“中色系”——即一类低明度、沉稳厚重且内涵丰富的传统色彩。

江门,“湾区之眼”

钟致颖选用的这些底色,并非现代城市调色板上常见的工业灰与冷白,而是“玄天”“青黛”“赭石”“缁色”这类饱含历史底蕴的传统色泽。它们承载着古代文物、宫廷器物与山水画中的审美积淀,成为传统文化的底色与载体。这些沉静的色调,与建筑主体明快的粉红、嫩绿、钻石蓝、洁白等高明度色彩形成强烈反差,令建筑仿佛花朵般在沉静厚重的背景中悄然绽放。这样的色彩处理,既实现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让主体建筑在画面中清晰脱颖而出,又维系了作品整体调性的统一,使九幅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形成紧密的系列感,更在精神层面达成深刻的文化共鸣。

惠州,一滴水图书馆

构图:航拍与东方意境的张力

从构图层面看,航拍赋予了作品一种超然的“上帝视角”。钟致颖将建筑置于深色背景的中央,周边虚化为朦胧的城市轮廓,仿佛漂浮在一片“留白”之中。这种手法,是我当初联想到中国山水画中的“计白当黑”与“虚实相生”,试图中在摄影中重构东方意境。

佛山,君兰和玥会

佛山顺德的君兰和玥会,形如一对温润的翡翠耳环,以对称的轮廓勾勒出极致优雅,仿佛在静谧中悄然诉说着岭南“自梳女”的隐忍与坚韧;肇庆新区喜来登酒店,则以凝练的“人”字形态,恰如其分地勾勒出城市作为西部枢纽的开放与连接姿态;而珠海金湾艺术馆的钻石切割立面,在天鹅绒般深邃的黑底上折射出细碎而耀眼的光芒,化作当代都市版图上一颗璀璨的宝石。

钟致颖特意强化了建筑主体与背景的视觉对比:建筑主体锐利而清晰,背景则模糊而沉潜。正是这份精心营造的虚实张力,让作品跳出了单纯的建筑记录范畴,更升华为浸润着诗意与哲思的文化景观。

肇庆,新区喜来登酒店

珠海,金湾艺术馆

深圳,大运城

意义:传统与现代的视觉桥梁

钟致颖认为,《湾区之花》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城市航拍,也不是孤立的建筑摄影,而是一种以传统色彩为媒介,将当代建筑美学与东方文化底蕴相融合的视觉叙事。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体育馆

钟致颖运用“中色系”,正是希望让这些现代建筑摆脱钢筋水泥的冰冷符号属性,而是能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重新“生长”,化作一朵朵鲜活的“花”。它们既是每座城市独特个性的生动注脚,亦是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共生的深刻隐喻。这种宏观与微观、传统与当代交织的双重叙事,让作品得以超越单纯的视觉美感,升华为一种深沉的文化表达。

九幅作品,对应九朵“花”,也呼应九座城。它们既各自独立、彰显个性,又血脉相依、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大湾区在文化与视觉维度上的“花簇”。我愿以航拍的高度、建筑的形制、色彩的厚度与文化的深度,将这方区域的时代精神,具象为可感的艺术图景。

钟致颖: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大画幅专业委员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高级会士、青少年委员会主任

23

推荐
评论
  • 酸酸话梅

    0
    举报

    5小时前

    《湾区之花》真是太惊艳了!看得我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加载更多
1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