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这场研讨会为师生亲子建构积极关系支招

来源:东莞+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李远方 小编
2025-11-05 11:25:26
订阅

10月31日,东莞市石碣镇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研讨会在袁崇焕中学举办,以“师生(亲子)沟通的‘破壁’艺术——建构积极关系与成长联盟” 为主题,汇聚医疗、教育、心理领域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通过沙龙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剖析沟通症结、传授“破壁”技巧,为石碣积极心理教育品牌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注入动力。

袁崇焕中学在积极教育领域已展开系统性探索,成立积极教育研究中心与体验中心,深化家校合作以提升家长教育认知,构建“家校成长联盟”。目前,学校推进涵盖深化积极德育、培育积极情绪等六大维度的积极教育行动,融合崇焕精神“忠、勇、智、廉”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可操作评估的“六品”心育体系,实现“以心育德,以德润心”的育人目标。

研讨会上,专家围绕“建构积极关系”与“有效沟通”的核心问题展开分享。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党支部书记、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张雪从三方面解读“关系优于教育”:积极的师生或亲子关系能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大脑更易处于开放接纳的学习状态,从而降低沟通成本,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内化,提升教学与沟通效率。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高级教师吕广健聚焦“非暴力沟通”与“三明治沟通法”,强调沟通态度比技巧更重要,青少年对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情感信号更敏感,使用“三明治沟通法”需用自然承接词,避免否定性词汇。

“共情”是沟通的“润滑剂”,但现实中不少家长和教师却陷入“无效共情”的困境。如何既接纳孩子的情绪又不被卷入,助力孩子实现情绪成长?东莞市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钟向阳指出,真正共情需先接纳孩子情绪再沟通问题,避免“急于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与教育融合可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与学业成绩。除了“共情”,表扬也有“大学问”,家长应该怎么夸孩子?针对现场家长的疑问,东莞市教育局心理教研员、中学心理健康高级教师方兰芳表示,有效表扬应关注孩子可控的成长过程,而非单纯肯定结果,孩子努力未达预期时,需肯定过程并共同探讨改进方法,避免“安慰式夸奖”。

师生亲子沟通中最需破除的“心壁”是什么?学校该如何构建真正有效的“成长联盟”,让家校沟通本身成为“积极关系”的典范?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牛端给出“破壁”核心方略:从控制与评判转向尊重与合作,概括为“三少三多”原则——少控制命令,多支持自主;少人格攻击,多聚焦行为;少情感忽视,多合作应对。他解释,孩子对自主权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强,控制命令易引发抵触,聚焦具体行为、以“伙伴” 身份沟通能减少阻力。对于家校关系,学校需搭建平等沟通平台,避免单向“指令式传达”,推动家校成为“成长联盟”。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师生、亲子沟通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更凝聚了家校共育的理念共识。参会家长和教师表示,将把所学技巧运用于实际,以积极关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9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