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和阳小学举办“传承国粹办实事,中医义诊进校园”活动

为深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践,莞城和阳小学与东莞市中医院联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聚焦“健康服务+文化传承”,通过“义诊服务暖师心、课程创新启童智、实践体验润生活”三大模块,构建院校协同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新模式。本次活动以提升师生健康素养、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目标,切实将中医药文化智慧融入校园生活。
义诊讲座暖师心

10月23日下午,“传承国粹办实事,中医义诊进校园”活动在莞城和阳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东莞市中医院的多位医学专家:东莞市中医院分院内科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邓鸥鸥带队,护理部副主任护师刘翠冰、门诊部主任中医师卢丽芳、内十一科副主任中医师曾研津、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彩云、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张幸勇、内十二科主治中医师王宇新、急诊科副护士长申妙芳、妇产科副护士长陈洁伶、儿科副主任护师何美容、门诊主管护师钟映群,以及莞城和阳小学周奇校长、邹官民专职副书记、何小茶副校长、唐乐副校长,学校教职工代表等,共同开启这场中医药文化传承之旅。

邹官民专职副书记在活动致辞中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瑰宝,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指出,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基础扎实,已开设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与中草药博物馆,为孩子们打开了亲近自然、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窗口,这得益于中医院的长期支持。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能让师生体验到中医药养生的价值,在真实场景中感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四季中医调理小妙招”健康讲座


活动以“四季中医调理小妙招”健康讲座拉开序幕,脾胃科王宇新主治中医师主讲。讲座针对四季特点给出实用养生法:春季有养肝护眼的护眼操和防敏茶饮;夏季提供祛湿防暑茶饮与提神三穴按压法;秋季介绍润肺拍背功和护嗓蜜膏;冬季分享温足助眠和温肾贴穴法。




此外,王医师还还介绍了午后搓耳轮提神、突发腹痛揉内关应急等四季通用妙招。这些方法简便易行,让老师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运用,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现场教师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存,并将实用妙招记录在笔记本上,积极互动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后,健康义诊在一楼食堂展开,设置六大专科咨询台:中医内科、妇科、骨科、五官科、脾胃科及心血管内科专家现场坐诊,提供一对一脉诊、体质辨识、疾病防治咨询及调理建议。





基础健康检测区同步开展血压、血糖测量,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则提供雷火灸、耳部刮痧、易罐、耳穴压豆、火龙罐等传统疗法体验,吸引大量教师参与。

活动通过“精准把脉——辨证施治——生活指导”的全流程服务,切实提升教师自我保健意识,让中医健康服务真正“走进校园、惠及师生”。
舌诊探秘启智慧

寒露时节,昼暖夜凉,秋燥明显,正是调养身体的关键时期。在“舌诊小神探”课程中,黎高安医生以“舌头是身体内部天气预报”的生动比喻,带领孩子们通过观察舌体颜色、形状及舌苔薄厚,解锁身体“寒热虚实”的健康密码。

结合寒露节气特点,课程重点讲解“寒邪舌象”(舌色偏淡、舌质娇嫩)与“燥邪舌象”(舌色偏红、舌苔干燥)的辨识方法,并给出“生姜红糖水驱寒”“雪梨银耳羹润燥”等生活化调理方案。


孩子们通过互动探究掌握健康观察技巧,在课堂笔记中记录“淡舌需温补”“红舌宜滋阴”等要点,形成“学中医、用中医”的实践意识。


秋季护肺寻宝记
申妙芳护长带来的《秋季养生寻宝之旅:我是护肺小卫士》课程,通过“好心情、好饮食、好习惯”三大关卡设计,传授深呼吸、户外运动、早睡早起等养肺方法。

申护长推荐梨、银耳、百合、蜂蜜等润肺食材,并强调脾胃作为“能量工厂”对肺健康的基础支撑作用。


课程现场示范银耳百合羹、雪梨川贝羹的制作方法,鼓励孩子们回家与家人共同实践,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本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创新采用“讲座赋能 —义诊惠民— 课程浸润”三维联动模式,既为教职工提供了专业、贴心的健康诊疗服务,也为孩子们搭建了沉浸式中医智慧学习平台,让传统国粹走进校园、贴近师生,达成“传承中医药文化、惠及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初衷。
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与东莞市中医院的协同合作,聚焦中草药特色课程建设,持续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普及维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让中医药的文化魅力与健康价值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赞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