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龙舟“划”进北京,亮相中国非遗馆!
日前,在位于北京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上,来自东莞中堂的两条龙舟模型成为展览中的一抹亮色。这两件展品以其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步入第五展厅,两条分别长2.7米和3米的龙舟模型静立于展台之上。这两件作品出自中堂镇“造船名村”斗朗社区的霍沃培(市级非遗传承人)、霍灼兴(省级非遗传承人,已故)兄弟之手。他们使用杉木材质,以1:10的比例精准复刻了东莞传统龙舟,完整保留了“蝴蝶底”“浮榄”“将军柱”等关键工艺特征。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数十年的技艺积淀,尤其是霍灼兴制作的2.7米龙舟模型,作为其生前最后一件龙舟模型作品,更显珍贵。


“这条小龙舟虽然只有原型的十分之一大小,但该有的工艺一样都不少,十分精致。”前来观展的游客被两条龙舟模型吸引,来自河北的游客李先生说:“以前只在电视、短视频上看过赛龙舟,近距离看到制作如此精美的龙舟模型,才真正体会到这项传统技艺的精妙。”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作为东江流域龙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堂镇素有“好龙舟·中堂造”的美誉。这里不仅是“中国龙舟之乡”,更是龙舟制作技艺的重要传承地,年产龙舟近百条,销往全国各地。此次中堂龙舟“划”出广东,进京展出,也为更多人了解岭南龙舟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旨在系统展示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的保护成果。展览通过精选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全面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保护成效。中堂龙舟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这个国家级平台上与其他非遗项目交相辉映。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底。诚挚邀请每一位到北京的市民与游客,在领略祖国绚烂多彩的非遗瑰宝的同时,不妨移步龙舟展厅,感受中堂龙舟的匠心之美与文化之韵。
赞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