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松山湖双年展来了群“体验官”,他们这样说……
10月24日,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和时刻准备搞创作的网红博主们,走进了2025首届松山湖双年展的现场。他们不是普通游客,而是本届双年展的“体验官”。小编潜入这支队伍,为大家发回第一手现场测评!
本次采风活动,吸引了包括专业摄影师、自媒体达人、主流媒体记者在内的约40位创作者。他们通过镜头与文字,共同记录这场融合公共艺术、自然生态与城市气质的探访之旅。

首站导览在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B1栋展开,主题展、文献展、国内外“特邀机构”案例与六件室外公共艺术作品迅速成为焦点。


采风团在文献展中了解展览的历史脉络,在主题展中欣赏前沿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在“特邀机构”板块观摩来自全球多个文化机构的实践案例。
摄影师们频频调整镜头角度,博主们则已开始构思文案与构图。


室外公共艺术装置散布于街区与自然之间,成为镜头追逐的对象。
“人们不必再局限于天花板下,而是在蓝天之下、微风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小红书博主@chulsea尤其赞赏这种观展方式,艺术装置巧妙地融入湖畔的自然景观中,让身心都能同时享受阳光、绿意与新鲜空气的洗礼。

随后,采风团转至松湖烟雨北湖段。湖光潋滟间,八件公共艺术作品沿水而立。众人搭乘观光车穿行其间,捕捉艺术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舒服惬意,是松山湖双年展带给人的第一印象。”小红书博主@蛋黄派表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装置《去湖边是快乐的》,色彩明快的多巴胺小人极具视觉感染力,成为现场最出片的打卡点之一。她认为,展区氛围悠闲自在,无论是年轻人拍照打卡、亲子家庭出游,还是骑行爱好者沿途休憩观赏,都能在这里找到惬意的打开方式。

“我在寻找镜头的最佳叙事角度。”影像莞合作/航拍摄影师@叶瑞和坦言,他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通过摄影深化作品表达。对于《洄溟》,他坚信其美感答案藏在天空☁️——航拍视角将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件作品与广阔环境对话的宏大诗意。

小红书博主@花园里没有菜用“轻松与舒服”概括了他的观展体验。他高度评价了艺术装置与松山湖环境的融合,并从作品《洄溟》中读懂了环保的“生生不息”。他认为,这片湖光山色是东莞珍贵的财富,堪称“东莞人的西湖”,并诚挚推荐:“希望大家不以打卡为目的,而是来真正享受自然。东莞的魅力,远不止烧鹅,更在这片湖中。”
在众多作品中,名为《跳舞的房子》的互动装置成为了焦点之一,被采访的“体验官”们纷纷表示对该装置印象最为深刻。

“有两个角度绝不能错过。”风光摄影师及“追光小组成员”@無婷分享了她对装置的拍摄心得:“其一为近拍,能强化建筑本身的变形特质,凸显视觉张力;其二则藏身于旁侧小道的树丛之后,透过枝叶框景,画面瞬间弥漫出童话氛围。”她特别表示这些作品与环境高度契合,“它们与湖光山色相融,宛若为松山湖量身定制,极具标志性。”

行程最后一站是松山湖科学公园。这里的五件作品更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表达,引发了新一轮创作热。

“色彩对孩子是天然的吸引力。”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肖默指出双年展对少儿观众的友好性。她特别点评《时空剥落△》,称其本身结构已足够独特,而LED屏幕的巧妙结合更是提升了作品的层次感,成为引人思考的核心亮点,展现了静态艺术与动态科技交融的魅力。

本次新媒体采风活动由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东莞市网络文化协会等联合组织,行程紧凑,覆盖悠兰里ULAND、松湖烟雨、松山湖科学公园三大展区,共计近二十件作品。

此外,为方便观众游览散布于环湖区域的户外艺术装置,松山湖商文旅公司特别开通3条观光车路线🚌,轻松串联各艺术点位,实现舒适便捷的环湖艺术之旅。
打卡机位可参考

据悉,本届双年展将持续至2026年1月30日,为市民游客带来秋冬春三季连贯的“度假式”观展体验。在此期间,主办方还将陆续推出包括参与式共创、艺术工作坊、田野行走等在内的十余场公共教育活动,深入回应松山湖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搭建“学术、艺术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
赞
38
万里无云地
20小时前
松山湖双年展,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期待已久啦!👏
秋秋asdf
20小时前
2026年,那时候我也要去看看,感受一下艺术的魅力!🤩
yy128
20小时前
哈哈,双年展都能持续这么久,艺术的力量真是无穷啊!🌟
一定要坚持
20小时前
体验官们的说法肯定很有趣,期待看到他们的分享!🎨
wuchuan37
20小时前
哇塞,松山湖双年展持续到2026年啊,这可真是个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