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在两大科学城间“左右逢源”,黄江产业借势向新出发
巍峨山南北两侧,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遥相对望,直线距离仅约7公里,如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双子星”。这里顶尖人才汇聚,前沿成果迭出,澎湃的原始创新动能正持续向外辐射。
2025年,正值“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居于双科学城之间的黄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何借势两大科学城的辐射带动,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01
区位优势
引进重大项目落户黄江
黄江作为东莞对接深圳的“南大门”,其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外溢、夯实产业根基的核心前提,也是“百千万工程”中产业破局的重要依托。
据了解,黄江地处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之间,天然成为两大创新极的“链接枢纽”。以天集・磁海产业园为例,目前已引进近百家企业,其中六成的企业来自深圳或与深圳有直接业务关联,且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形成了“深圳研发、黄江转化”的高效协同集群。
“深圳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天集产城集团副总裁、天集·磁海项目总经理刘良桂指出,必须精准把握产业需求,聚焦深圳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发挥东莞制造业基础强项,实现双向互补、错位发展。
乘“百千万工程”东风,欣天科技华南精密制造总部项目日前在黄江镇刁朗社区破土动工,聚焦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及通信射频器件研发生产,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近5亿元。该项目是上市公司核心制造资源向黄江集聚的缩影,更直接推动黄江在电子信息与新能源产业链上“强链补链”,印证了黄江承接大湾区核心资源的“地利”与“营商环境”的双重优势。
“项目将借助东莞雄厚产业基础与良好营商环境,发挥欣天科技精密制造核心优势,整合新能源业务和华南地区通信业务,开展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及通信射频器件研发生产。”欣天科技负责人表示。
面对各地争抢深圳外溢产业的竞争态势,刘良桂进一步建议,黄江应主动出击,通过在深圳设立招商点、参与行业展会、对接孵化器和创投机构等方式,强化与深圳的资源链接,持续巩固“深圳研发—黄江转化”的联动机制。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指出,黄江地处两大科学城之间,地理优势显著。在“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下,黄江最大的机遇在于推动两城合作,建设跨区域技术转化平台,形成“研发在科学城、转化在黄江”的协同模式,从而在深莞技术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
02
集群韧性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为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黄江镇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以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主动对接“双科学城”。
黄江的产业实力,不止于规模,更在于其构建了一个富有韧性的产业集群生态。龙头企业在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订单的同时,也催生了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巨大需求。
在东莞黄江镇与深圳交界的临深片区,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正在崛起,施工人员穿梭其间,吊车在空中划出忙碌的弧线,勾勒出广东领益智能智造项目(下称“领益项目”)建设的火热图景。
“这里将成为领益智造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我们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站在项目工地旁,田心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耀辉指着拔地而起的厂房,眼中充满期待。
据悉,领益智造项目作为市一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该项目将主营手机、电脑部件、精密金属配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该项目预计投产后年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年纳税额达2亿元,成为黄江电子制造产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领益项目的马路一侧,田心社区的产业综合体已经完工。中标方正在紧张装修,准备迎接首批入驻企业,一个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机遇当前,更要有“抢”的精神、“抓”的干劲。田心社区党总支推动领益智造项目落户,并活用“征十留一”政策,争取到1.13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随后高效建成2.31万平方米产业综合体并整体出租,每年为集体新增稳定收入约420万元,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些厂房将作为领益项目的配套,专门吸引上下游企业。”陈耀辉算了一笔账,按每平方米15元的租金,这些集体物业每年能为社区带来约420万元的稳定收入。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示范村,黄江面对土地资源瓶颈,探索出了一条“以重大项目撬动闲置资源”的新路径,有效解决了社区闲置低效用地的开发难题,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周边社区经济共生共荣的“雨林式”生态。
03
升级路径
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依托“百千万工程”对镇域产业提质的要求,黄江正全力推动电子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迁,打造“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产业园区,抢占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20世纪90年代,“太阳神”口服液风靡全国,“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这句经典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这个从东莞市黄江镇起步的国民品牌,曾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标杆企业。然而时过境迁,其位于黄江镇的总部大楼却长期闲置,成为当地一处“沉睡资产”。
为盘活这片沉睡的土地资源,去年4月,由黄江镇人民政府全资控股的镇属企业黄实集团成功竞得该地块,随后迅速开启了黄江实业“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的改造。
据了解,该产业空间位于东莞市黄江镇田心社区,用地面积约13.4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改造后,园区聚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5G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医疗器械等产业进驻。
“当前全镇高端研发和总部经济项目占比仍然偏低,必须通过‘走出去’实现突破。目前,投促中心正重点对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希望通过提供低成本空间,提供孵化服务,吸引早期项目落地。”黄江镇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李国光说道。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黄江实业“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已成功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进驻。其中,东莞市艾迪富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华誉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聚悦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铭德塑胶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表达了入驻意向。
2025 年上半年,黄江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经济“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43.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 4.5%,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动能有力增长,展现出经济发展的向“新”力。
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一个全新的黄江呼之欲出,一场世界级的“双科学城”故事正在这里精彩上演。黄江镇正不断将产业基础做牢、将产业链条做强、将产业价值做高,将崛起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04
圆群众“安居幸福家”梦
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安置地块项目动工
在东莞“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安置地块项目(下称“安置地块项目”)近期动工。
作为黄江镇重点民生工程,安置地块项目位于公常路黄江段与清龙路交汇处,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约800套高品质安置住宅,包含5栋6梯和1栋5梯住宅楼。项目在设计上充分融合自然景观,采用围合式布局打造中心花园,并通过抬升式花园设计,在有效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减轻交通噪音影响,提升居住舒适度。
安置地块项目从规划之初便紧扣宜居与便捷两大核心,既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暖心工程”,也是完善区域功能的重要一环。据悉,该项目毗邻轨道交通1号线梅塘站,并紧靠珠三角环线高速等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项目周边教育、医疗、商业、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成熟完善,未来将依托科学规划与完善的配套设施,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住宅区,显著提升回迁居民的生活品质。
信宜村村民代表冼海回顾了安置村民从“代耕他乡”到“扎根黄江”的历史,衷心感谢黄江镇委、镇政府高效解决村民户口、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兑现安置承诺,并表示作为村民将全力支持项目推进。
中建四局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根胜表示,本项目将纳入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安置房试点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保障性住房的标杆工程,切实回应群众对“住有好房”的期盼,助力黄江镇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黄江镇委书记苏东表示,安置房建设曾是他“日日夜夜放心不下的心结”。他对项目开工表示激动,并强调镇委、镇政府始终坚守“说到做到”原则,以最大诚意和决心推进安置工作。
未来,随着安置地块项目的高质量建设与如期交付,将圆六百多名居民的“安居梦”,更将以“民生红利”撬动“发展红利”,为黄江镇在“百千万工程”中跑出更快速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赞
28
dgdiyi01
10-22
在两大科学城间游刃有余,黄江加油鸭!🚀
5337653
10-22
百千万工程,黄江可是玩得风生水起呢!😄
阳光爆米花
10-22
看来黄江的发展真是步入快车道了,赞一个!👍
李祥明1211
10-22
黄江产业这势头,真是左右逢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