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喜迎十五运丨从破纪录“第一举”到全运“新篇章” “举重之乡”传奇再续

来源:宜居石龙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梁瑞娴 小编
2025-10-19 11:22:38
订阅

今年11月至12月,十五运会“广汽昊铂杯”举重比赛和残特奥会举重比赛将在石龙举行。作为“举重之乡”的石龙,因一段段举重传奇故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赛事的炽热交相辉映。在世界首个举重专题博物馆——举重博物馆,6000多件(套)藏品静静陈列其中。它们以时光为线,织就了众多举重运动员的生涯轨迹,也揭开了石龙人与举重运动之间深厚的羁绊。其中,一张木质卧推凳、一个银色奖杯、一枚银质勋章,这三个从海量藏品中“走”出的记忆切片,串联起新中国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运动生涯。

陈镜开

陈镜开(1935—2010),广东东莞石龙人,中国举重名将。1956年6月7日,以133公斤的成绩创造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世界纪录。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入选国际举重联盟名人馆,并任亚洲举重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床板上凿出的少年热忱

——陈镜开自制训练卧推凳

在举重博物馆五楼,一张线条规整的卧推凳静静陈列,乍看与过去的专业器械并无二致。但谁能想到它的前身竟是陈镜开奶奶的床板。

△陈镜开自制训练卧推凳

1935年,陈镜开出生在一户经营粮油贸易的小商人家庭,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三。身材矮墩、四肢粗壮匀称的陈镜开自幼话不多,但生性好动,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1952年的秋天,时年16岁的陈镜开偶然间发现学校有一副“石担”。据悉,“拱石担”游戏就是把两块石头凿成圆石饼,穿上一根棍子举着玩儿,很像举重的模样。当年“拱石担”游戏在石龙镇广为流行,为年轻人所热衷。陈镜开见了这石担后一下子着了迷,整天往学校里跑,即使放学后也赖在学校不愿回家。后来,意犹未尽的他和一帮玩“拱石担”的玩伴凑钱打了一副石锁,可练到卧推动作时,没有专门的卧推凳总觉得“少点滋味”。于是他打算按照书本的样子造一张练功凳和大家一起练习。

做卧推凳,首先要有一块又大又厚实的木板,于是陈镜开便开始在家里到处转,翻遍全屋也没找到一块合适的。正当他愁眉苦脸地在家里盲目乱转时,他发现全屋最厚实的竟然是奶奶的床板。两三下工夫,奶奶的床板就被他拆得散架。可没等卧推凳完工,陈镜开“大逆不道”的行为就被父亲发现了,因此吃了父亲一顿重板子。不过卧推凳最终还是被陈镜开做了出来。这份因“拱石担”游戏萌生的热忱,悄然为他日后踏上举重运动这条路埋下了种子。

一举惊人创造“零的突破”

——1956年挺举世界新纪录创造者奖杯

展柜中,1956年挺举世界新纪录创造者奖杯仍泛着银亮光泽,镌刻着中国举重事业的历史性瞬间。

1955年,陈镜开和其余若干中国举重运动员被派往代表当时世界举重最高水平的苏联学习。1956年6月7日,中苏举重友谊赛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行,陈镜开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出战。他身后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120公斤”“130公斤”“132.5公斤”,对应着当时的中国在这一级别的国家纪录、苏联纪录以及世界纪录。第一次试举,陈镜开成功举起125公斤,在随后的第二次试举直接要了133公斤,挑战当时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世界纪录,但未能成功。彼时,陈镜开想:“我今天就是为这个133公斤而来的,这是我的梦想,我从北京到上海,不就是奔着破这个纪录而来的吗?教练和我都是希望能用这个成绩来为国争光的。我不能后退了,只能拼了。”

△1956年,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创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

第三次试举,陈镜开凝神、下蹲、吸气、提铃,以娴熟的下蹲式提铃技术,将133公斤重的杠铃高高举过头顶……他成功了!裁判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现场顿时欢声雷动。这一举,实现了中国世界纪录“零的突破”,点燃了石龙持续传承的举重热,证明了中国人在举重项目上同样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和实力。

△《人民日报》登载陈镜开在中苏举重友谊赛首破纪录的报道

银章加冕传承举重薪火

——1987年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1956年的“一破纪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举重的潜力,但“异军突起”的成就也引来了部分西方人的质疑。陈镜开没有争辩,而是继续用实力回应。1957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青年联欢节友谊运动会上,陈镜开尽管伤病在身,仍以最轻量级挺举139.5公斤的成绩再次创世界纪录,夺得冠军;1964年5月18日的上海全国举重锦标赛中,陈镜开以次轻量级挺举151.5公斤的成绩,第九次创举重世界纪录,创造了个人生涯的新高峰。在出道的9年里,陈镜开一次次站上赛场,一次次挑战极限,用无比毅力缔造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式传奇。其后,他放下杠铃,转身走向教练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培育新一代举重接班人的工作中。“他是第一个把我国竞技体育推上世界水平的人。”国家体委原主任李梦华如此评价。其后,陈镜开的弟弟陈满林、侄子陈伟强均受其影响成为举重运动员,叔侄三人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因此也被称为中国举重界的“陈氏三杰”。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陈镜开颁发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1987年5月11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陈镜开颁发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表彰其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突出成就和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奥林匹克银质勋章是国际奥委会授予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之一,陈镜开是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运动员。这一勋章的获得,不仅是对运动员个人卓越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为国家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作贡献的肯定。

△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当十五运会“广汽昊铂杯”举重比赛和残特奥会举重比赛的筹备工作正在石龙紧锣密鼓推进时,人们问:为何是石龙?答案就藏在石龙一代代举重人的传承中。正是这份“从传奇中来,向传承中去”的底蕴,让石龙成为“举重之乡”的代名词;正是陈镜开等一代代石龙举重运动员“为国争光、永不言弃”的精神,让石龙具备了承办国家级赛事的底气与实力。如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重比赛的“杠铃”即将在石龙举起,这不仅是一场赛事的举办,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正如陈镜开1956年举起133公斤的杠铃一样,石龙正以同样的坚定与热忱,让“举重之乡”的传奇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在十五运会“广汽昊铂杯”举重比赛和残特奥会举重比赛即将举行之际,欢迎广大市民走进举重博物馆,聆听更多藏品背后的举重故事,感受“举重之乡”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共赴一场与体育传奇的对话。

2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