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藏在东莞河底的“宝藏”,是许多人难忘的家乡味

来源:东莞发布、魅力道滘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苏晓敏 小编
2025-10-18 08:37:07
订阅

在东莞水乡的旧时光里,曾有一群人躬身水波间,靠着扒蚬过日子,一杆蚬耙,数桶鲜蚬,便是岁月里朴素的丰饶,一篙一桨漾开涟漪,一家人的温存就在这潺潺水声中静静流淌。

那些沉于河底的黄沙蚬,是一代代人的水乡印记。

01

悠悠水乡

河涌边的老手艺

东莞水乡河涌成网,河滩沙床养出肉质鲜嫩的蚬,这是水乡独有的鲜味,更是水乡孩子的“家常便饭”。

在道滘,藏于河涌泥水下的黄沙蚬,是大家的“宝藏”。

一人一耙一蚬盘,便是打开这片水乡宝库的钥匙。

扒 蚬

迎着晨光,谭伯踩上船头,竹篙一点,小舟缓慢滑动。他的脊背微驼,可双手触上蚬耙的那刻,目光却亮如少年。

挖了一辈子蚬,蚬的踪迹,早已刻进他的血脉。无需丈量,仅凭水纹流速,便能精准锁定蚬群栖居的地方。

将蚬耙扛在肩头,弓步沉肩,蚬耙借力肩胛,如杠杆般搅动水底乾坤。耙齿入泥,一推一拉间,暗涌翻腾,藏于淤泥下的黄沙蚬被悄然唤醒。

偶尔,谭伯还会让孙女学着扒蚬,蚬耙探入水底柔软的泥滩,发出“沙沙”的轻响。他在旁细声教导,将一份手感和世代相传的经验,不深不浅、不急不缓地传给年轻人。

洗 蚬

捞起的蚬连泥带水,须经一番洗礼。

执竹筛立于水畔,手腕轻旋,蚬群如散珠落盘,在筛中翻飞跳跃。水花四溅间,泥沙尽去,蚬壳渐露淡黄纹路,如水中琥珀。

最令人惊叹的,还是谭伯那一手“凌空飞渡”的绝技。

只见双臂一振,满筛蚬划出抛物线,精准落入近处的竹筐,蚬壳碰撞声如碎玉,哗啦落成小山。

这并非炫技,而是旧日船岸交易的智慧结晶:“从前卖蚬,船隔数米,一抛一接,省时省力。”如今,这画面已成水乡独有的风景。

02

一碗蚬肉饭里的

东莞水乡味道

取 蚬 肉

取蚬肉更是功夫所在。洗干净的新鲜蚬入锅,加少许清水、不添料,慢火焖煮。不一会儿,便能听到锅里“哒哒”的轻响。

待壳隙微张,便执筛轻抖,手腕如蝶振翅,蚬肉簌簌脱落,与壳分离。这手法看似随意,实则是数十年手感凝练的功力。

“轻些,抖的动作对,它才会离壳。”

煮 蚬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锅已烧热。

无需复杂的佐料,几片生姜、一撮盐,便是对这道水乡至味最大的尊重。

将蚬肉倒入蒸熟的米饭上,待锅盖揭开,所有的鲜味都凝聚在这一刻。乳白蚬汁渗入米粒,蚬肉如碎玉点缀其间,加上道滘出名的弹牙肉丸,佐以头菜增咸、葱花提香,鲜气撞入鼻腔。

“很多道滘人小时候就馋这口蚬肉饭。”

“那时候河蚬很多,道滘很多人以扒蚬为生,几毛一斤的蚬,一耙能养活一家人。”

一煲温润可口的蚬肉肉丸饭、一碗清甜滚烫的蚬肉丝瓜汤、一碟韭菜炒蚬肉端上桌,一家人围坐。

不需要山珍海味,简单的食物,因为带着河水的味道和手掌的温度,便成了无可替代的佳肴。

如今,扒蚬人的身影渐稀,但这口鲜甜。依旧是东莞人心中的乡愁。

一杆蚬耙、一碗蚬肉饭,便串联起生活烟火,水清、岸绿、河畅,东莞全域文明让这口 “河里的鲜”在东莞依然延续,在熟悉的烟火气里能触摸到文明的质感。

32

推荐
评论
  • wxx8u8

    0
    举报

    10-19

    这宝藏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传承呢!👍

  • 13145209

    0
    举报

    10-19

    黄沙蚬,满满的回忆,下次一定要尝尝!🤤

  • jiemi2008

    0
    举报

    10-19

    东莞的河底宝藏,真是让人怀念的水乡味道!🌟

  • fang-xiao

    0
    举报

    10-19

    哇,听起来像是小时候的味道啊!😋

  • likang187

    0
    举报

    10-19

    哇,东莞河底的黄沙蚬,那可是小时候的美味记忆啊!😋

加载更多
5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