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焕新颜、广场添活力!桥头李屋村幸福实景图徐徐展开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桥头镇始终锚定“三年见成效”的目标,立足村(社区)资源禀赋与群众需求,探索出一条“空间提质、文化赋能、民生暖心”的特色路径,让一个个村(社区)实现从“旧貌”到“新颜”的蝶变,从“民生痛点”到“幸福亮点”的跨越。桥头镇融媒体中心推出“‘桥’见新变化——‘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系列报道,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将“百千万工程”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长青路72间农房的统一美化蝶变,到东门鱼塘荷花栈道的诗意铺展,今年以来,李屋村锚定12个民生项目精准发力,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绘就了环境提质与产业突围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风貌焕新:旧街巷变身风景线
漫步长青路,两侧农房已告别昔日杂乱景象。外立面统一规划升级中,传统岭南元素与现代简约风格巧妙融合,墙面洁净如新,色彩协调雅致,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质感。
“在这条路上做了15年生意,我是看着它变美的!”50多岁的商户李大哥笑着说。从前的长青路杂乱不堪,房屋外观参差不齐,部分老房墙皮脱落、窗框锈蚀,路边还时常堆积杂物。改造后不仅环境焕然一新,逛街消费的客人也明显增多,“对我们商户来说,这真是实打实的好处。”
为让这条“村口主干道”重焕生机,李屋村将建筑外立面改造列为“百千万工程”重点举措,投入275万元对长青路290米路段沿线72间农房实施系统性升级,累计整治外立面面积达4850平方米。同步推进的周边环境整治中,通过清理卫生死角、增设街角口袋花园、铺设沥青路面等举措,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华丽蜕变。
“现在家门口宛如公园,住着舒心多了!”提起变化,村民们满脸笑容,“幸福感、获得感都是触手可及的。”
生态筑基:从“宜居地”到“幸福园”
顺着长青路往村里走,更能感受李屋村的深层蜕变。绿荫掩映着蜿蜒村道,崭新的文化广场开阔明亮,儿童公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规划整齐的停车位让村道井然有序。一砖一瓦、一步一景,都是“百千万工程”留给村民的幸福印记。
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围坐石凳闲话家常,身后墙画生动再现乡村生活场景,脚下石板步道曲径通幽。这个占地2160平方米的空间,从前还是闲置地块,改造后铺设茵茵草坪、添置石桌石凳,搭配种植乔灌木形成立体绿化,既遮阴纳凉又景致宜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憩闲聊的首选地。
广场旁的儿童公园更是孩子们的乐园。以“太空旅行”为主题的园区内,飞船模型旋转滑梯、多功能健身设施、行星认知互动栏等一应俱全,让孩子们在游玩中探索科学奥秘,实现知识启蒙与趣味体验的有机融合,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
项目布局:12项工程助推乡村提质
2025年,李屋村统筹规划12个“百千万工程”项目,涵盖集体经济提升与人居环境改善两大类别。其中8项人居环境类项目包括已完工的长青路外立面改造、沿河停车场,以及持续推进的文化广场绿地建设、东门鱼塘改造、李氏宗祠修缮等,总投资达1618万元。
为实现美景串点成线,李屋村规划了总长1.1公里的乡村风貌景观带,东接东门鱼塘,西连文化广场核心区,中接小海河生态带,构建起“一轴两带多节点”的立体景观格局。
从农房外立面改造到鱼塘景观升级,从停车场建设到宗祠修缮,李屋村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既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又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如今,一个个项目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实景,村庄环境日臻优美,村民生活更添盼头。
下一步,李屋村将持续深化“环境提质+产业突围”双轮驱动,全力打造环境秀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新李屋,让“百千万工程”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村民。
赞
23
写尽腐朽
10-11
看到这样的实景图,心里暖洋洋的,真好
酷易购团购网
10-11
这变化真是太棒了,感觉生活都更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