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洪子舒:用温情点亮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爱·成长公益行” 一对一精准关爱成长助学项目,是由东莞市女企业家联合会(下称“东莞女企联”)于2014年发起,2015年初成立,公益项目围绕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因家庭贫困带来求学成长的困难,发挥女企业家的优势,整合社会力量,为孩子提供支持,助力健康成长。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230多名困境儿童提供学业上的支持和资助,帮扶出了28名大学生。并连续三年获得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资助。
“爱·成长公益行”的精神力量从第一届传承至罗爱文会长引领的第三届女企联,多年的爱心路是如何铺就的?爱心路上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爱·成长公益行”系列报道为您讲述这群“爱心妈妈”的故事,今天来倾听“爱心妈妈”洪子舒在“爱·成长公益行”上的那些事。
今年端午前夕,在东莞茶山镇卢屋村的一间老屋里,9岁的小洁(化名)踮着脚站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张望。当她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羞涩笑容里藏着三年未变的清澈,脆生生地喊道:“洪妈妈来啦!”这份跨越三年的温情羁绊,源于东莞市女企联理事洪子舒与“爱·成长公益行”项目的暖心相遇。此刻,洪子舒携儿子小满再次走进卢屋村探望小洁,推开老屋的木门,这场跨越时光的帮扶故事,在粽香与玩偶的传递中,续写着关于爱与希望的温暖篇章。
缘起:从偶然到必然的公益之路
洪子舒与“爱·成长公益行”的缘分始于五年前。彼时,她因好友、女企联执行会长傅娟的推荐加入组织,起初因忙于工厂经营而犹豫,但傅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展现的公益热情与执行力,让她决定“试一试”。
2022年,洪子舒第一次走进小洁家:四十平方米的老屋潮湿闷热,斑驳的墙皮诉说着岁月痕迹。小洁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因照顾自闭症长子和年幼女儿无法工作,全家仅靠微薄工资和低保维持生计。“我从未想过,在东莞这样的城市,还有孩子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洪子舒的震撼化作行动——她当即决定结对帮扶,并承诺:“只要孩子需要,我会一直陪她走到大学。”
陪伴:细水长流的温暖守护
三年来,洪子舒的帮扶并非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是融入生活的点滴关怀。她每年探访小洁三至四次,六一儿童节送新衣、端午节包粽子、暑假规划研学……每次探访,她都会带上儿子小满,让两个孩子在互动中学会分享与共情。
“小洁妈妈常发孩子的学习视频给我,看到她从怯生生到主动分享校园生活,这种变化比成绩更珍贵。”洪子舒说。她深知,困境儿童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情感支持与视野拓展。因此,她与小洁约定:每年暑假带她去市区科技馆、博物馆,用知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2024年暑假,小洁第一次触摸到机械臂模型,眼中闪烁的光让洪子舒坚信:“这些经历会成为她未来突破困境的力量。”
传承:公益基因融入家庭文化
洪子舒的公益情怀,深受丈夫影响。丈夫老家在江西安远,多年来持续资助当地学校建设图书馆、运动场,并帮扶多名儿童完成学业。“他常说,企业享受了社会资源,就该回馈社会。”这种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洪子舒,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儿子。
如今,小满会主动用零花钱给小洁买玩偶,会在探访时帮忙搬水果,甚至向同学讲述妹妹的故事。“孩子问我:‘为什么小洁家没有空调?’我告诉他,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容易,但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让她好起来。”洪子舒认为,公益不仅是帮助他人,更是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与责任。
坚守:以“爱心妈妈”之名,筑梦未来
在东莞市女企联,“爱·成长公益行”已持续十年,累计帮扶230余户困境儿童。洪子舒的故事,是其中一朵温暖的浪花。她坦言,帮扶路上也有挑战:“工作忙时,只能挤时间探访;孩子叛逆期,需要更细腻的沟通技巧。”但每当看到小洁的成长,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
“真正的富足,是知恩与向阳而生的勇气。”洪子舒在探访日记中写道。她计划未来扩大帮扶范围,联合更多企业家为困境儿童提供职业启蒙:“希望他们不仅能考上大学,更能找到人生方向。”
从卢屋村的老屋到科技馆的展厅,从粽叶飘香的端午到充满希望的未来,洪子舒用行动诠释了“爱心妈妈”的深意——不仅是物质上的扶持,更是精神上的引领与陪伴。在这条公益之路上,她与小洁的故事仍在继续,而更多困境儿童,正因这样的温暖守护,悄然改变着命运轨迹。
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