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全国民企三大创新榜发布,东莞这4家企业“赢麻了”

来源:南方+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温龚锋 小编
2025-09-29 09:44:13
订阅

近日,全国工商联等单位举办的2025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2025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下称“报告”),多项权威榜单发布,东莞企业表现亮眼,有4家企业凭借强劲的创新实力跻身三大榜单,彰显了“东莞创新”的集群力量。

其中,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生益科技”)、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农商银行”)入榜《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生益科技、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可波罗控股”)上榜《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凭借着“智能研发引领机器人领域转型升级”案例上榜《2025年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此次多家莞企在三大维度同时获评,不仅是对其个体创新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东莞整体产业生态与创新氛围的有力印证,进一步巩固了东莞在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生益科技、东莞农商银行上榜研发投入500家榜单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民营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再次双增长。

在研发投入方面,来自东莞的生益科技与东莞农商银行凭借持续的科研投入,入选《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分别排名榜单第185名、第418名,这反映出东莞在高端制造与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与硬核投入。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子电路基材制造商、国内最大的‌电子电路基材生产企业‌,生益科技对研发情有独钟,拥有“东莞最爱研发民企”和“研发投入最多上市企业”的双重身份,去年全年研发投入达11.566亿元,较2023年增长37.57%,这一投入规模也使其连续多年稳坐东莞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头把交椅。

报告指出,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近千家民营企业建设了数千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据悉,生益科技自2020年至今“砸下”53亿研发投入,组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生益科技领跑行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6.8亿,同比增长31.68%;实现净利润14.26亿。

同样表现不俗的东莞农商银行,亦是该类榜单上的“常客”,成为东莞金融业创新力量的重要代表。一直以来,东莞农商银行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战略,通过技术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在近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接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成为广东省首家接入该平台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生益科技、马可波罗控股上榜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报告指出,入围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产值合计1721.53亿元。

生益科技继入选《2025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后,以排名第235名再度入榜《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在研发成果方面,生益科技2024年共申请国内专利58件,境外专利5件,PCT3件;2024年共授权专利46 件,其中国内专利28件,境外专利18件。截至2024年底,生益科技拥有682件授权有效专利,这也为生益科技盈利提升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可波罗控股以排名第479名上榜《2025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马可波罗控股的核心驱动力。目前,马可波罗控股拥有916项专利,其中232项境内发明专利,展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力。这些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让马可波罗控股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都赢得市场认可。

马可波罗控股对行业的贡献不止于自身的技术突破,还体现在参与制订的标准上,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5项,这些标准推动着行业朝着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此外,31个项目获得各级科技奖,是对其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

拓斯达入围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拓斯达凭借着“智能研发引领机器人领域转型升级”实践案例上榜《2025年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今天,广东的人工智能产业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作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拓斯达从注塑装备起步,逐步延伸至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及具身智能领域,成为行业黑马。

近期,凭借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拓斯达成功入选“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优质企业”名录。这意味着拓斯达从单一的“机器人控制器”技术,迈向更为先进的“具身智能控制平台”的关键生态位上。

“人工智能助力机器人完成‘体力’到‘脑力’的升级。”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传统机器人是编程式控制,属于执行系统,侧重于“体力”,如精度、速度和刚性。而智能机器人则基于生成式技术,是智能决策系统,在保持体力优势的同时,更加强调“脑力”层面,包括感知、学习、决策和指挥能力。

26

推荐
评论
  • tengfeiden

    0
    举报

    09-30

    哈哈,东莞这4家企业‘赢麻了’,看来东莞的创新实力不容小觑呀👍

  • 不要多管闲事

    0
    举报

    09-30

    哇塞,东莞这4家民企也太牛啦😜,创新榜上有名,真是‘东莞创新’的骄傲啊!

加载更多
2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