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感觉被针刺了?东莞14岁少年被蛇咬伤没在意,差点出大事!

来源:​东莞日报、东莞市儿童医院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邓燕芬 小编
2025-09-18 15:57:45
订阅

9月4日晚,14岁的小明(化名)在草坪行走时,不慎被蛇咬伤左脚,当时仅感觉如针刺般疼痛,未看清蛇的模样。

由于没有出现头晕、呕吐等明显不适,小明便没有在意,直至次日清晨才发现左足肿胀、左小腿疼痛、行走困难,这才紧急到东莞市儿童医院就诊,此时距离被咬已经过去了11个小时。

急诊科医生紧急检查发现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被诊断为血液毒兼细胞毒类毒蛇咬伤(中度)。

医生使用抗蛇毒血清、止痛消肿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小明病情稳定,凝血功能渐渐恢复正常,肿痛也逐渐缓解。

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廖桂生主任表示,被蛇咬后延误就医风险极大,及时专业的医疗干预能避免严重后果。虽然夏季是蛇类活动频繁期,但广东地区具有高温多雨、夏长冬暖特点,秋季出游时也应多加小心。

万一被蛇咬,该怎么做?请看以下科普↓

错误示范:

千万不要这么做!

用嘴吸吮毒液:口腔细菌会导致感染,吸吮者可能中毒

 随意切开排毒:可能损伤神经血管,加剧毒液扩散

捆扎过紧: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慌乱奔跑:加速血液循环,让毒液更快扩散

喝酒“消毒”: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重中毒症状

正确做法:记住

“静、脱、辨、结、送”五字诀

1) 静(保持冷静,制动):

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缓慢移至安全区域。

让受伤肢体保持在低位(如心脏位置以下),可用木板或树枝固定伤肢,限制活动,减缓毒液吸收。

2) 脱(解除束缚):

迅速取下伤口附近的戒指、手镯、手表或松开鞋带、裤脚等,避免后续肿胀导致无法取出,造成肢体坏死。

3)辨(尽量辨认蛇的特征):

安全前提下,记住蛇的形状、颜色、斑纹、头部形状(是圆形还是三角形)等特征。切勿冒险追打或捕捉蛇! 用手机拍下蛇的照片(确保安全距离)对医生识别蛇种有极大帮助。

如果没看清,像本案例中的患者,不要纠结,立即送医是关键。

4) 结(有效结扎):

可在伤口近心端约5-10厘米处,用宽布条、弹性绷带等加压捆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其目的是阻断淋巴回流,而非动脉血流。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组织坏死。

5) 送(立即送医):

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步!

立即拨打120,或尽快自行送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途中务必保持伤者安静和伤肢制动。

如何预防被蛇咬?

1)在蛇类出没的地区(草丛、灌木丛、溪边、树林),行走时穿长袖衣裤、高帮靴子,用手杖“打草惊蛇”。

2)夜间行走携带手电筒,注意脚下。

3)避免徒手翻动石块、枯木或探索洞穴。

4)居住周围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减少蛇类藏身和觅食(老鼠)的机会。

希望小明同学的经历能给大家敲响警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恐慌、不犯错,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

24

推荐
评论
  • 人民群众的我

    0
    举报

    9小时前

    这少年真是命大,蛇咬了还能撑11小时!😮

加载更多
1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