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构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创新治理联合体

来源:南方日报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祖欢 小编
2025-09-16 09:37:30
订阅

9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下称“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在大湾区AI产业生态构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联合实验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媒体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其本质上是一种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而构建的“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创新治理联合体。

●本版撰文:马芳张秉仁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张冠军梁钜聪

在服务企业等方面

发挥独特优势

据介绍,联合实验室将从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落地、加强安全监管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

在服务企业方面,为属地企业提供覆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服务,实现高效精准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针对对抗攻击、数据泄露等突出安全风险,提供定制化安全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增强自身安全能力。针对企业内容安全短板,打造纯净基础语料库,增强企业大模型内容基础安全及运行安全。

在推动产业落地方面,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咨询平台,强化属地大模型企业和各行业企业的链接对接,助力大模型企业精准定位市场,同时为培育新型需求的企业匹配优质产品。制定行业安全发展标准,形成属地化安全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引,并同步探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认证机制,助力属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走出去”。

在加强安全监管方面,开发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评测系统,加强前瞻评估和监测处置,防范模型的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带来的风险,协同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为“包容审慎、分类分级”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合规、透明、可信赖。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知识公益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安全的认识,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聚焦核心安全挑战

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

该负责人表示,从技术、治理、生态层面来看,当前大湾区亟待解决的核心安全挑战聚焦于动态演化的黑盒风险、跨区域安全治理协同不足、产业安全能力断层三大关键领域,联合实验室将通过独特的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是已初步研究出一套“安全可信+量化评级”的服务行业框架,以权威性、公平性、前瞻性为准则,将定期对国内外主流的大模型进行六大方面36个维度的深入评测,发现内在隐患、甄别存在不足、提出客观建议,以帮助大模型企业及时修复不足、降低合规成本、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在标准协同方面,联合实验室将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媒体资源,积极推动国家相关标准与区域法规的适配转化,构建安全评估体系,为建立区域统一的安全标准提供实践支撑。

三是在技术防御方面,依托头部企业的算力支撑、大湾区高校等科研力量、安全企业的专业能力,推动安全防护技术的进步,向中小微企业输出轻量化防御方案,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以全新治理模式

探索“大湾区方案”

AI安全发展涉及政产学研用多个方面。在AI治理过程中,联合实验室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称,联合实验室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作为指导单位,广东省委网信办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广东分中心联合牵头,粤港澳有关部门、AI应用龙头企业和AI专精特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主流媒体共同参与建设,将构建起“技术协同+敏捷治理+传播服务”的全新治理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一是以企业为主,多方共同参与运行。联合实验室以腾讯、OPPO、小鹏汽车、深信服等企业为主体,联合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工信部电子五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等省内主流媒体组建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本土人才,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依托企业+产学协同”的建设模式,共同推动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聚焦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长期发展需要,统筹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资源,整合技术和人文,用好产业界、学术界技术力量,汇聚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人才,探索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攻关模式,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基础理论、前沿技术、治理管理开展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用好港澳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利用港澳国际化、市场化优势,调动、整合全球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助力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

三是设立地方服务站。联合实验室视情在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东莞等地设立地方服务站。地方服务站负责对接地方具体工作并面向社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评测等安全相关服务,支持相关产业园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发展、产业落地等工作。

展望未来,联合实验室期待探索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新范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跨区域AI治理提供“大湾区方案”;促进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安全、高效、集群化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安全引擎”和“创新催化剂”;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正向循环的创新生态,打造共同受益的价值循环,培育出活跃的生态社区,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向善而行。

南方智媒云大模型

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9月10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资子公司南方智媒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南方智媒云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这是广东省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媒体行业大模型,标志着南方报业在媒体智能化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前,南方智媒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南方智媒云大模型生成合成算法”与“智媒云盾文本校对生成合成算法”也于7月14日成功通过中央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此次南方智媒云算法与大模型的双备案通过,是国家网信部门对南方智媒云技术能力、内容安全性与算法透明度的权威认可,意味着其正式具备对国内公众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资质。

目前,南方智媒云大模型已全面应用于媒体全业务流程,支持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形态,覆盖选题策划、版权追踪等近百个业务场景,赋能媒体智能化发展。随着南方智媒云省、市、县三级贯通统一技术平台建设赋能更多媒体,南方智媒云大模型也将在全省应用中不断精进,其基于主流价值语料形成的内容理解与生成能力还可拓展至政务、文旅等更多行业。

未来,南方智媒云大模型将持续以主流价值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突破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服务边界,全力营造开放共享的跨行业应用生态。

小鹏汽车:

今年研发投入将超100亿元,40%用于AI

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鹏汽车”)副总裁胡逸宁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表示,小鹏汽车有超1.1万人的研发团队,今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将超100亿元,其中40%的投入用于AI。

小鹏汽车将AI视为小鹏汽车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从自动驾驶汽车到AI机器人,再到飞行汽车,其目标是最终迈向具身智能。“我们很荣幸能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我们将积极贡献在智能出行、大模型与芯片协同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与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规模化应用!”胡逸宁说。

据介绍,小鹏自主研发的车载多模态大模型以语言模型为骨干,具备视觉理解、链式推理与动作生成能力,全面赋能智能驾驶、智能座舱、AI机器人与飞行汽车,加速推动L3/L4级自动驾驶落地。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专为大模型定制,制程7纳米,有效AI算力达主流车芯的3至7倍,是全球首颗实现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汽车多端通用的芯片,已于今年正式量产并上车。

视源股份:

助大湾区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高地

“我们将充分发挥在智能交互显示与垂直场景大模型方面的积累,为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联合实验室理事、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介绍,视源股份成立于2005年,在人工智能领域以“技术深耕+场景落地”构建差异化优势,公司自研的“CVTE大模型”2023年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并相继发布了“希沃教学大模型”和“领效智会大模型”。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视源股份今年2月作为广州民营企业的代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2008年至2018年间,该公司营收实现了近百倍的跨越式增长。

目前,视源股份的核心业务涵盖液晶显示主控板卡、教育交互智能平板和会议交互智能平板,其中,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占比超过30%。

元象科技:

全力投入“AI+3D”领域技术研发与资源整合

2020年成立的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元象科技”)是“快闪”企业中颇为年轻的一个。

据联合实验室理事、元象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肖志立介绍,公司专注于“AI+3D”融合创新,核心团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国际视野。在文本大模型领域,元象大模型成为广东省首批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之一。

在AI互动内容方面,元象科技基于自研大模型推出的AI角色扮演应用“Saylo”,已成功出海,斩获了超300万注册用户,并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多次登顶娱乐应用榜首。

他表示,元象科技未来将全力投入“AI+3D”领域的技术研发与资源整合,与联合实验室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与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数字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全力。

云蝶科技:

深耕垂类场景,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广东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丰富,为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依托联合实验室,整合千行百业资源优势,未来可培育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企业!”

联合实验室理事、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蝶科技”)创始人、CEO田雪松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大维度,其中,数据的安全与可控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他期待联合实验室能推动数据深度应用与安全可控的平衡,不仅惠及广东本地企业,更为全国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企业赋能。

2019年成立的云蝶科技聚焦人工智能全栈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其自研的“行知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通过备案的教研科研类大模型,可高效适配教育、体育、办公等多场景技术需求,已服务超4000家大型B端客户。

田雪松说:“以加入联合实验室为契机,我们将继续深耕垂类场景,助力联合实验室在教育、医疗、政务、工业等行业提升数据安全合规与可控能力;同时,借助过往技术沉淀,深度参与联合实验室的标准制定、安全管控等工作,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陆兮科技:

摆脱技术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体系

在AI企业快闪秀环节,联合实验室理事、深圳陆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陆兮科技”)CEO、创始人汪博伦介绍,公司是中国首家聚焦类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全生态链企业,专注于从需构建自主研发的类脑架构。

该公司自研的陆兮类脑大模型是中国首个拥有完整自主产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底座算法架构,相较于传统架构,该架构的推理效率提升数倍,能耗降幅超80%。在确保类脑架构可在国产芯片上稳定高效运行的同时,彻底摆脱对国外高性能GPU的依赖,构建起自主可控的类脑AI技术体系。

“此次参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对陆兮科技而言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们将充分贡献在类脑计算与自主可控领域的技术优势,与联合实验室各共建单位携手,共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创新架构与产业化路径,为大湾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贡献力量。”汪博伦说。

深译科技:

发挥跨语言AI优势,为中国AI技术出海赋能

深译科技是一家诞生在澳门、孵化在横琴、成长在大湾区的科技企业,致力于构建以高质量数据为驱动的AI产业生态。

联合实验室理事、深译科技创始人、CEO林余楚介绍,深译科技研发的“深绎未来葡语大模型”今年成功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国内首个面向葡语国家市场的行业级大型语言模型,支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模态,具备轻量化部署能力,能高效服务于跨境电商、跨国会议、文化出海等场景,为中国AI技术出海赋能。

“未来,我们将聚焦多语言大模型与数据资产领域的核心技术及资源投入,充分发挥跨语言AI优势,与联合实验室合作伙伴深度协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跨境场景的创新应用,携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林余楚说。

23

推荐
评论
  • 丽丽0769

    0
    举报

    5小时前

    哇塞,大湾区又添新翼啦!🎉

加载更多
1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