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里的特殊“礼物”:一张 12345 工单,揭开北部学校的教育温情
“您好,我要表扬大岭山镇北部学校的吴小梅老师!她从来没有放弃我的孩子,用耐心一点点帮孩子变好,真的太感谢了!”2025年教师节当天,东莞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接线员,接到了一通满含感激的来电。
电话那头,是北部学校五(3)班学生的家长孙女士。她特意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通过政务热线表达对吴老师的认可。这份特殊的“表扬工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最动人的教育故事——它不仅是一位家长对教师的由衷感谢,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东莞松山湖未来教育集团大岭山镇北部学校“滋养梦想,成就未来”的教育画卷,让家长看到了“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初心,如何在北部校园落地生根。
用倾听融化“小刺猬”的尖刺:
让孤僻孩子找到“我能行”的勇气
本期刚接手五(3)班时,吴老师就注意到了特殊的小源。这个男孩像只竖起尖刺的“小刺猬”:同学不小心碰到他,就闹着不想上学;课桌上总摆着单独的文具,拒绝与人同桌;写作业时反复涂改,速度慢得让家长焦虑;就连心里的小秘密,也只愿意告诉妈妈。
“不能用‘难教’给孩子贴标签,得先走进他的世界。”吴老师没有急于纠正小源的“与众不同”,而是选择“蹲下来”和他对话。当小源警惕地说“秘密要问妈妈”,她温柔地递上信任:“跟老师说,我一定替你保密”;当孩子担心秘密“太离谱”,她笑着打消顾虑:“我就想听最特别的故事”。
面对小源“我肯定背不会课文”的自我否定,吴老师没有催促,而是盯着他的眼睛认真鼓励:“你很聪明,只要找到方法,肯定背得比谁都快。”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小源真的顺利背完了课文,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我能行”的喜悦。
为了帮小源融入集体,吴老师悄悄“定制”了成长方案:不催促他加快排队、写字的速度,给足适应时间;课堂上只要看到他举手,就第一时间叫他回答;每当他有微小进步,就当众表扬:“大家看,小源一直在跟着思考,掌声送给最认真的他!”
渐渐地,那个总说“不想上学”的男孩变了——他开始主动和吴老师分享趣事,课间会试着和同学聊聊天,作业本上的涂改痕迹也越来越少。“孤僻的孩子不是拒绝成长,只是需要更多倾听与尊重。”吴老师用行动证明,理解孩子的“小敏感”,不强迫、不评判,让他们放下尖刺,向阳而生。
50人的班级里,小源不是个案。面对大班额,吴老师的选择是“看见森林里的每一棵树。”
用合力校准“小马达”的方向:
让调皮孩子找到专注的支点
“小宇一点都不笨,语文课上总爱积极举手!”提起班里那个坐不住的男孩小宇,吴老师先说起他的闪光点。刚接触时,小宇像台停不下来的 “小马达”:上课不到十分钟就会扭动身体,作业本上的字迹潦草得像 “天书”,只要没人监督,就会偷偷玩文具,家长换了好几家辅导班,却始终不见效果。
“好动不是缺点,只是能量没找对方向。”吴老师没有批评小宇的调皮,而是从细节入手引导。她握着小宇的手教他写字,一笔一划地示范:“你看,笔画有轻有重,字就会变好看”;每当小宇的作业有进步,她就拿着本子在班里展示:“这三个字写得多工整,比上次进步太大了!”
为了形成教育合力,吴老师成了小宇家的“专属沟通员”——只要小宇上课专注,她就第一时间发消息给家长:“今天小宇全程跟着听课,还主动回答问题,记得表扬他!”面对家长“我感觉我家孩子比较特殊,是不是没有希望了”的焦虑,她不断打气:“您要先相信他能行,老师也陪着他一起努力,慢慢来肯定有变化。”
在吴老师的引导和家校配合下,小宇的“小马达”渐渐校准了方向:上课能坐住的时间越来越长,作业虽然偶尔潦草,但只要提醒就愿意修改,甚至会主动问“老师,我这次写得怎么样?”
“越骂孩子越没信心,放大优点、及时鼓励,才能帮他找到专注的支点。”这是吴老师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心得。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追求”:
北部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
“做班主任,爱是基础,更需要长久的耐心。”吴老师常说,孩子的成长从不是“一次性表扬”就能实现的——“教育就像种庄稼,得慢慢等,细细护。”
除了关注孩子的当下,吴老师还着力点燃他们的未来:班会课上,她讲科学家、名人的追梦故事,让孩子明白“梦想需要努力才能实现”;课后,她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梦想,根据兴趣“搭梯子”——爱科学的孩子,她建议加入学校“筑梦空间”相关的科技社团,那里配备的 3D 打印机、激光雕刻机,能让孩子的创意落地;喜欢画画的孩子,她鼓励报名每周四下午大课间的“梦想舞台”,在这个分低段高段展示的平台上,每个孩子的才艺都能被看见;她还组织“追梦小事”分享会,让孩子们在相互欣赏中靠近目标,这正与学校“梦想认知课程群”中“引导学生感知、探索梦想”的理念不谋而合。
吴老师的坚守,不是个例。在北部学校,“滋养梦想,成就未来”从来不是刻在文化石上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教育实践:每间教室后墙的 “梦想墙”上,贴着孩子们每月更新的小目标,低年级用绘画、中高年级用文字记录成长;“寻梦书吧”让孩子们等待家长接送的时光变得有意思;还有覆盖“梦想认知、梦想实践、梦想赋能”的三大课程群,以及以“梦想币”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都在践行着学校“让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美好的未来”的核心使命。
就像教师节当天,不仅吴老师收到了12345表扬工单,五年级的老师也收到了家长带着孩子精心制作的感恩视频——这些来自家长的认可,见证着北部学校“看见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承诺。在这里,每个老师都是“举灯人”,他们用爱与耐心,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路;用尊重与鼓励,让每个梦想都能在“充满生命活力、师生共享成长的梦想学园”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