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众遇上十五运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照进现实
9月12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象棋项目在深圳落下帷幕。两天前,五人篮球男子组决赛也在中山上演了巅峰对决。接下来,9月还将有广播体操、模型(航海、车辆)、国际象棋、太极拳等多个群众比赛项目陆续开展。
时值九月,南粤大地依然骄阳似火,粤港澳大湾区的热浪与全运会激情交织,各地“草根明星”登上全国舞台,从荔枝林间的定向越野到仙湖上的龙舟竞速,从牧民摔跤手散发的蒙古汉子气概到女足老将重燃的青春之火,从59岁老将依然驰骋篮球赛场到60岁老将乒乓夺冠后泪洒赛场……民间体育的热血与激情、情怀与坚守在此刻共鸣,“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理念也以最鲜活的方式照进现实。这场以人民为主角的体育盛会,成为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生动写照。
赛区搭台:
为赛事开展保驾护航
在全运会这一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体育盛事中,各赛区发挥地域特色,使出“十八般武艺”,为“全民参与”搭建舞台。
茂名高州根子镇将定向越野赛场搬进千年荔枝林,选手穿梭于红树林湿地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竞技中感受“山、海、农、城”的茂名魅力;佛山以“功夫之城”底蕴承办龙舟赛,粤港澳联队首次登场,共同演绎三地同心、携手共进的湾区情谊;阳江海陵岛的沙滩足球决赛让赤足拼搏的身影与碧海金沙共绘南粤风情画卷;乒乓球决赛开赛仪式与“国球进社区”的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
赛事组织保障方面,广东赛区组织动员省内98所高校,精心遴选出4.5万余名赛会志愿者,接受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为赛事做好各方面支撑。汕头立足赛事需求与群众观赛需要,对体育工艺、场馆信息化、竞赛器材、配套设备、服务设施等进行了全面升级,着力对场馆内外环境进行全面优化和氛围布置,为参赛运动队提供一流的竞赛训练场地,为游客观众带来一流的观赛体验。江门台山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增设临时停车位等,减轻交通压力,并在台山高铁站设置运动队专用通道、接待处,保障赛事期间出行顺畅。清远全力构建全方位医疗救治网络,在场馆及接待酒店设置7个医疗保障点,共配备28名专业高年资医务人员和5辆救护车;指定4家医院作为定点救治机构,优化院前急救网络和转运路线,确保急救服务覆盖赛事全域。系统完善的组织保障为赛事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人员在地服务方面,广州在菜单设计上加入本地特色元素,早餐中的叉烧包、干炒牛河,正餐的蒸鸡、各色靓汤和糖水等,充分体现广州地区美食的丰富性,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拍手称赞。深圳罗湖的贴心食宿安排让象棋项目香港队员赖日瑞感觉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特别舒服。各赛区的周到安排、贴心服务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等技术官员感到宾至如归,纷纷点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各赛区各显神通,为人民群众更好参与体育运动保驾护航,并在赛事中构建和完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群众参与:
为全民健身添砖加瓦
当内蒙古牧场主站上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中国式摔跤项目的最高领奖台,当电力体育协会的乒乓老将孙诚泪洒赛场,当广东龙舟队员戴着金牌与父母、妻儿在草地上合影,当19岁新秀和70岁老将在门球赛场挥杆较量,“全民全运”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自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首创群众赛事项目,全运会便不再是专业选手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上百万人参加了群众赛事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
“全民全运”不分年龄。2006年出生的毽球项目广东队队员周铭晖在今年6月高考结束后,就马上加入到广东队的集训当中,并成为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年纪最小的参赛运动员之一。气排球广东队员胡越表示能在耳顺之年参加十五运会比赛令她感到幸福和开心。81岁的香港选手张耀钊也是在退休后才开始在小区楼下学习乒乓球,后来在业余比赛中多次夺冠。他表示,能参加十五运会非常高兴。年龄不是运动的枷锁。
“全民全运”不分地域。在龙舟赛场,首次联合组队出征的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联队,以三地协同之力勇夺第六名佳绩。“能代表粤港澳联队参赛是一份特殊的荣耀。以前从没想过能和广东、香港的队员并肩作战,现在我们不仅是队友,更像一家人。”来自澳门的龙舟运动员庄进源如是说。七人制足球赛现场,西藏队球员拉旺多吉表示来到佛山很多人喊他“靓仔”。亚沙尔在中国式摔跤项目男子75公斤级决赛中以6:1战胜队友夺冠,为新疆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摘得首金。祖国辽阔疆域在此刻共鸣。
“全民全运”不分职业。篮球项目江苏队队员王大庆是南京工业大学的老师,他号召大家在上学和上班之余,多运动、勤锻炼。布仁吉日嘎拉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牧场主,家里约3000亩的牧场养了大概200只羊、50头牛还有50匹马,每次外出参赛,家里都由父母和媳妇照料,家人的支持给了他追梦的勇气和底气。来自沈阳的孙诚代表电力体育协会出战乒乓球决赛,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拿了金牌。此外,还有正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忙于照顾孩子生活的二胎母亲,在赛场上实现自我追求。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在全运赛场尽情施展才华、挥洒汗水,成为全运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动的写照,全民健身氛围愈发浓厚。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金字塔”的底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其列为五大战略任务之首。内蒙古乒乓球选手一句“我身体那会儿净闹病,后来(继续打乒乓球)身体也好了”,成为“全民健身”真谛的诠释。看完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五人篮球男子组决赛,中国男篮前主教练杜锋表示感受到了全国群众的篮球水平突飞猛进。
全运惠民:
为人民群众带来利好
当我们以亲民的价格观看全国顶级赛事,当我们享受体育经济带来的红利,当我们共享升级改造后的体育场地、设施,“全运惠民”不再是空洞的理念,而是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门票低价惠民。可售门票预计超过500万张,规模远超往届。十五运会门票定价充分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30元,最高800元;100元以下的低价门票占50%以上,100元—300元价位的门票约占30%,500元—800元的热门赛事门票占20%;残特奥会票价最低5元,最高50元。通过更多的门票和更亲民的价格,让更多群众可以现场观看高水平赛事。
设施升级惠民。广东奥体中心在升级改造中拆除了原来二层封闭的外围幕墙,形成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活化了场馆空间。在这个架空空间里,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条800米的环形智慧跑道,和室外景观跑道形成室内外慢跑空间。此外,还专门设计无障碍坡道和电梯,实现场馆对各类人群的友好开放。同时,活化奥体中心室外广场,辅以大量的林荫及户外设施,建设骑行绿道和人行跑道,丰富绿色健身基础设施,建成周边居住区15分钟步行圈,更好地服务人民。
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等场馆赛后将以“免费+低收费”模式向市民开放,让专业场馆成为大众健身的日常空间。广州体育馆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实现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
赛事红利惠民。茂名柏桥村荔枝林定向越野赛结合“山、海、农、城”地域特色,带动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阳江沙滩足球赛带动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50%。中山沙溪镇借力十五运会打造文旅新赛道,“村BA”冠军效应、“冠军牛”IP以及沙溪美食等再次吸引大波流量关注,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江门以大型赛事为原点,围绕“体育赛事+侨乡文化+生态乡村”的主题,策划多层次文旅体验线路,推动游客深度体验侨乡特色文化和海丝文化。
广州开展全运惠民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公益力量,预计将覆盖超百万人次群众,发放惠民礼包逾15万份,回收利用旧物超15吨,探索打造“全国运动会、全社会参与、全国人民受益”的生动范例。
从“唯金牌论”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群众为全运会注入生机活力和澎湃动力。当群众从观众变为参与者,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体育爱好者登上全运会的舞台,当运动场与百姓日常深度交融,体育强国的宏愿正化为每个平凡群众的真切获得感。
赞
32
qq32168
2小时前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的运动会’,赞一个!🌟
cateher
2小时前
看到群众这么开心,真是感到无比欣慰😊。
jubao福海
2小时前
哈哈,十五运会真是人民的盛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