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来源:东莞+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李远方 小编
2025-08-06 11:52:02
订阅

盛夏,雨后天晴,高埗镇低涌村河水潺潺,时光在此静静流淌。在低涌村悦南熊公祠门前,三三两两的居民围坐河边,拉家常、言欢笑,一片岁月静好的场景。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悦南熊公祠”和“苏氏宗祠”,也就是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和驻军营地遗址。89岁的老党员熊任宁,是低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来到悦南熊公祠前,将他在10岁时见证三龙大队英勇抗战的记忆娓娓道来。

在低涌村,三龙大队的英勇事迹被代代相传,红色文化深植于这片土地,扎根在居民心中。昔日的战火硝烟已散,但在那血与火碰撞的年代,三龙大队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历史,铸就的红色精神,一直被世人铭记、催人奋进。

开辟低涌抗日根据地

站在悦南熊公祠门前,熊任宁说起自己在10岁那年参加低涌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儿童团的经历:“我们小团员负责宣传活动,号召大家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悦南熊公祠建于1781年,1931年重修。作为驻军营地遗址的苏氏宗祠则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和悦南熊公祠的构造相差无异,两者经过时间的洗礼,现今都保存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1944年9月19日,为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治委员何清的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村,将指挥部设在低涌悦南熊公祠里。三龙大队进抵水乡低涌的第二天,驻高埗、道滘的地方反动武装刘发如部,集中500多人进攻低涌。三龙大队在低涌群众配合下,打垮刘发如部三次冲锋后,奋起反击,迫敌撤退。三龙大队初战告捷,毙伤刘发如部20多人。

部队到达低涌,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击退伪军李潮部的反扑,攻克盘踞在高埗的刘棠伪军,解放高埗村,在蕉利击退日、伪、顽军的联合“围剿”等。三龙大队在低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大队和儿童团。

尤其是1945年1月18日晚,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和猛豹大队联合攻打东莞高埗敌据点。这两支部队在低涌抗日自卫大队的配合下,攻下敌炮楼4座,解放了高埗。此战,共毙伤俘敌250余人。东江纵队和低涌抗日自卫大队共牺牲11人。高埗战斗的胜利,震撼了水乡之敌,在10天时间内,芦村、下江城、凤涌、望牛墩等地的伪军共有240余人投诚,水乡地区大部分获得解放。

1945年4月23日,三龙大队撤出水乡。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青龙队、蛟龙队等部队也曾进驻低涌悦南熊公祠,作为临时指挥部。2004年1月,悦南熊公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昔日的战火纷飞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低涌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和驻军营地遗址面前,一条小河蜿蜒流淌,两旁居民楼拔地而起,村居环境日益改善,村民们茶余饭后便在凉亭下纳凉、聊天,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走进苏氏宗祠,关于高埗镇人民抗战事迹的展览赫然入目,祠堂正中间摆放的老物件还带着烽火的印记,子弹、刺刀,还有煤油灯、旧棉服、行军鞋……一件件旧物,将熊任宁的记忆唤起,他说:“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我总是告诉我的后辈要珍惜如今的生活,也不要忘记先辈们的奋战!”

“当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学习、生活也都受到干扰,夜晚大家都不敢睡觉。”熊任宁谈到他当时只有10岁的那个战火年代,当时日军到达东莞后,水乡的村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保护了他们。

熊任宁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批应征入伍的老兵,在他的家中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大厅中央,周围贴满了他当兵四年的证书和印记。熊任宁指着一张拍摄于悦南熊公祠门前的全家福说:“这张照片拍了约有二十年了,是我专门组织一家人到三龙大队指挥部遗址拍的全家福,就是要他们代代都记住先辈的革命精神,记住毛主席,感恩共产党,这就是我的传承方法!”不止于在家中传承,熊任宁还曾到学生中去讲,在这方留下革命先烈红色足迹的热土上,为“红领巾”们讲述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

据了解,当时低涌作为东莞水乡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低涌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其中很多当地人民自发组织积极支援游击队,成为“联络人”和“后勤团”,不仅帮助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还为游击队运输战斗物资、保障后勤等工作。

如今,三龙大队的英勇事迹和低涌村民的爱国心切代代相传,东纵的革命精神得以延续,低涌村的红色文化持续焕发活力、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里充满光荣的爱国传统和革命传统,现今也成为年轻一代重要的红色教育主题。

高埗镇文化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低涌的红色革命精神代代传承,近年来低涌村将祠堂和遗址进行修缮,还通过组织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如组织一些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学习等等。目前这里已成为东莞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在一些特殊节日,一些村民也会前往悦南熊公祠、苏氏宗祠祭拜,缅怀抗日战士,传承红色精神。

48

推荐
评论
  • 541961825

    0
    举报

    19小时前

    看到这样的场景,感觉心里特别宁静祥和。😃

  • zhangjinsn

    0
    举报

    19小时前

    低涌村的风景真是太迷人啦,爱了爱了!😍

  • hanming780

    0
    举报

    19小时前

    这画面简直美如画,岁月静好啊!😄

加载更多
3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