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Z世代”齐聚石龙“捏”陶塑 解锁非遗的潮流新玩法

来源:印象石龙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谭晚兰 小编
2025-07-30 09:13:15
订阅

阳光穿过黄志伟艺术馆的雕花窗棂,在泥塑台前投下斑驳光影。7月27日下午,二十多名年轻学员围站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身旁,屏息凝视他指尖陶泥的流转。

“石湾陶塑技艺第二期泥塑传授活动”作为石龙博物馆联合黄志伟艺术馆(石龙)推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收徒培训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在“东莞非遗第一街”的老建筑里奏响传承新声。该计划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担任导师,面向石龙本土及东莞地区招收陶艺学徒,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培养具备扎实陶塑技艺、创新能力与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推动本土陶艺文化传承与发展。

当非遗遇上“Z世代”

本期学员有来自天津、广州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生,也有东莞千角灯非遗传承人韩锡茹的加盟,更有一批“00后”学员带着速写本赶来参训。23岁的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小林坦言:“课本里的石湾陶塑突然‘活’了,大师捏出的衣纹比解剖图更直观。”

这种年轻化趋势并非偶然。早在今年6月14日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主会场系列活动上,黄志伟与弟子们以一场庄重的收徒仪式,为陶塑人才培养计划按下“启动键”。如今二期课程开课,学员均为“00后”,印证了传统工艺在年轻群体中的“破圈效应”,也彰显了该计划在吸引年轻力量参与非遗传承方面的积极成效。

指尖上的千年智慧

“揉泥要像揉面团,力道匀了,泥里的‘脾气’才会顺。”黄志伟双手翻飞间,原本块状的陶泥逐渐变得温润如玉。他特意强调,这看似简单的基础动作,藏着石湾陶塑六百年的门道——明代工匠正是靠这样的手法,让陶塑既经得起窑火考验,又能塑造出发丝般的细节。

在人物塑造环节,大师现场演示的“线塑技法”让人叫绝。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独门技艺,将国画线条融入泥塑:粗细不一的泥条盘绕出衣袂翻飞的动感,指尖轻压便勾勒出人物含笑的嘴角。“石湾陶塑的魂,是让泥巴会说话。”黄志伟指着半成品塑像说,从仙佛造像到市井人物,传神的秘诀就在指尖这一压一提之间。

老街里的新课堂

把课堂搬进中山路“东莞非遗第一街”,藏着非遗传承的巧思。推开艺术馆大门,既能看见百年骑楼的青砖黛瓦,又能瞥见学员们手机直播授课的画面,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恰是课程的核心主张。此外,黄志伟要求徒弟们每周提交一份“创新作业”,既可以用3D建模还原传统造型,也能在陶塑中融入动漫元素。“守艺不是复制,是让老手艺会呼吸。”黄志伟的话道破关键。

如今,在石龙博物馆与黄志伟艺术馆的携手推动下,年轻一代的奇思妙想遇上石湾陶塑的深厚底蕴,正生长着非遗传承的无限可能,也为石龙文化发展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5

推荐
评论
  • kingkon

    0
    举报

    07-31

    看到这样的新闻真开心,传统文化有新传承啦🎉

  • ~非诚勿扰~

    0
    举报

    07-31

    这活动有趣,能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太棒咯😜

  • cwz

    0
    举报

    07-31

    哈哈,非遗都能这么潮,厉害了我们的年轻人!

  • zmyuan

    0
    举报

    07-31

    哇塞,“Z世代”都这么有创意啦,必须点赞👍

  • 宠物姐姐

    0
    举报

    07-30

    哈哈,石龙的陶塑活动太酷啦,非遗魅力无限呐👍

  • shabu

    0
    举报

    07-30

    哇塞,“Z世代”都这么有创意啦,非遗也能玩出新花样😜

加载更多
6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