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阳光热线丨市应急管理局:落实“防储处”工作机制 织密防灾减灾救灾网
夏季高温、台风、雷雨频发,安全隐患增多,威胁企业生产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此情况下,东莞应急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7月26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董铁带队做客东莞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栏目,介绍相关情况。据悉,东莞认真落实“防御、储备、处置”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系统化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我市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比下降93.8%。
自然灾害频发 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
东莞地处东江下游,河网密集,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东莞经历了台风24次、强降雨203场、森林火情46起。这三类自然灾害是我市发生频次最高的突发事件。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给我市带来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
“夏季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期,高温来袭,加之台风、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也多发于此时,给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白璐表示,目前东莞防汛也进入了关键期,台风、暴雨、城市内涝多发,各类危险因素叠加,各镇街各单位要做到科学应对和处置,市民则要学习自救逃生技能。
“防储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面对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东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防御、储备、处置”的思路,一体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目前来看,‘防储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还是很全面实用的,效果也很显著。依托这个机制,2024年我市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比下降了93.8%。”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白璐介绍说。
在防御方面,东莞对全市自然灾害的风险隐患点位进行了全面摸底,针对每个点位都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处置措施。同时,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确保能够实时掌握这些点位的情况,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在储备方面,整合了全市应急资源。目前,全市共储备应急物资315万件、应急仓库1277个、应急队伍1077支,避难场所2022个,应急资源储备充足且管理规范。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都能够迅速就近调配应急资源。
在处置方面,健全了应急指挥体系。一旦研判可能发生灾情险情,市、镇、村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均会第一时间激活,各相关部门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接受统一调度指挥。
提高避灾自救能力从“我”做起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市应急管理局围绕活动主题,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风险、防灾减灾知识进行针对性宣传,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提高广大群众的避灾自救能力。
“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防灾减灾救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白璐表示,为了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建议市民做到主动避险、积极配合、常常关注、及时报告。
接下来,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强化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和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记者 杨涛)
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