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馆出发,在“博物馆游”中翻阅东莞过去与未来
CBD高楼作背景,一座链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地标博物馆已在东莞市中心广场拔地而起,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全球目光——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这座湾区文化新地标,如徐徐展开的城市文化封面,崭露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雄心。
五月初夏,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以新馆项目部为主会场,联合东莞博物馆联盟成员举办系列活动,向市民开放新馆建设场地,提升市民对文博事业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感。此外,东莞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精彩迭出,早已呈上一份“博物馆游”文化大餐,邀请市民游客进莞来逛博物馆。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浪潮中,东莞博物馆如何既守护历史根脉,又拥抱未来?或许,我们将在这一场东莞博物馆盛会中找到答案。
期待:新馆初现城市文化新封面
数据显示,东莞人口超千万,平均每19.8万人就拥有1家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作为高水平、引领型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被赋予牵引“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任,它的落成承载着东莞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新期待,将为湾区文化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近日迎来关键节点——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设计蓝图上的“山水意象”化为现实,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徐徐展开一张城市新封面。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投资8亿元,由何镜堂院士团队领衔设计,以“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为设计理念,定位为“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是东莞市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将打造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大湾区高水平博物馆。新馆承建单位中建五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体结构封顶后,新馆将全面转入室内外装修与展陈布置环节,预计2026年10月开馆。何镜堂院士也于近日前往新馆项目部,通过调研新馆样板间,与项目建设团队就建材选用、自然采光优化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用材上为建设团队确立方向,推进项目实施工作迈入新的里程碑。
展厅是博物馆的核心空间,文物是博物馆的立身之本。新馆建成后,展厅建筑面积为12727平方米,展厅净面积约8900平方米。东莞市博物馆透露,目前展厅展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方案设计,新馆以建成历史及艺术类综合性城市博物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将构建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数字展览、儿童展览组成的展陈体系,展览主题涵盖考古、历史、人文、艺术、儿童教育,将从不同维度全面立体呈现莞邑文化、岭南文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
此外,为丰富、充实新馆藏品,2024年,东莞开启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向东莞、广东、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征集东莞的历史见证物,持续至2026年新馆开馆。目前,已发布专题展览、基本陈列、数字展览等藏品征集公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从李汉仪雕塑到海外商贸文物,从地质岩芯到现今的史前文明信物,2024年东莞市博物馆共征集藏品49批次,征集数量3252件,其中捐赠藏品1213件。截至2024年底,东莞市博物馆藏品总数达37810件,每一件藏品都在重绘岭南文明基因图谱。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融合着岭南元素与现代钢结构的建筑,未来将陈列穿越千年的莞邑文物,作为东莞的城市文化封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版图的重要坐标,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东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繁荣。
参与:聚焦“博物馆之城”的共建共融
近年来,东莞市博物馆凭借“国宝归来”“大唐宝藏”“马王堆汉墓文物”等高品质特展持续“出圈”,引领市民游客来莞收获文博新体验。其2024年推出的原创展览《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一季)》入选“第五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名单。因此,建设中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自然也备受关注和期待。
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快速变化,是东莞当前社会的写照。东莞博物馆体系将如何回应这个主题的召唤,向市民观众描摹博物馆的未来?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东莞将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部设置主会场,联合东莞博物馆联盟35家成员单位举办“联盟携手 共创未来”——东莞市2025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系列活动。
活动将分为“博物馆之城的共建共融”与“博物馆运营的焕新赋能”两大主题。前者聚焦城市博物馆叙事的参与者与共建者,将开展新馆市民开放日、民间收藏公益鉴定、博物馆文化疗愈体验课程等活动;后者则专精于探索运营新境、积极拥抱跨界融合,将举行“博物馆运营的理念与实践”业务培训和交流会,届时还将联合东莞市博物馆、唯美陶瓷博物馆、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东莞潮玩中心等19家企事业单位,创建“文创集市”,开展文创产品展示、研学互动体验等活动。
其中“文旅体验同奔赴”——新馆市民开放日活动,是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回应市民观众热切关注呼声的首次尝试。活动将邀请市民到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部参与“文创集市”、业务交流会、联盟巡展等活动,并邀请市民代表、新馆藏品捐赠者代表参观新馆建设场地,提升市民对文博事业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感。
东莞市博物馆介绍,本次策划以博物馆日为契机,通过邀请市民共同见证新馆如何以未来视野构筑城市文化新坐标,感受东莞博物馆群落如何在时代变局中,以灵活应变之策与文创兴盛之景,让市民在亲身参与中,书写博物馆事业的崭新篇章,共创属于他们的博物馆记忆。
作为未来的“城市会客厅”,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打破传统壁垒,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请市民成为城市叙事的参与者与共建者,将在活动中构筑起市民对新馆建设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满足市民对城市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和认同。
探索:在“博物馆游”中翻阅东莞
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创立,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如今,东莞共有53家博物馆,定级博物馆数量已达11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6家、国家三级博物馆4家。2023年,东莞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市级博物馆联盟——东莞博物馆联盟。今年联盟成员单位达35家,涵盖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覆盖东莞市、镇、村三级网络,无论是历史资源类博物馆、产业配套类博物馆,还是民间收藏类博物馆、休闲消费类博物馆等类型均有布局。联盟将于2025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系列活动现场为成员单位授牌,齐力构建更具活力、更有合力的博物馆体系,和多行业、多层次的博物馆结构,推动东莞“博物馆之城”创新发展。
当前,民众对文博高度关注,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如何在东莞玩转“博物馆游”?
除东莞主会场系列活动外,东莞博物馆联盟将强强联动放出“大招”,举行祈福活动,以及精彩纷呈的特展,为市民营造一个内容丰富、体验新颖的“博物馆日”。如5月期间举办的“登高望远见未来”——2025年东莞龙舟月暨“起龙祈福”登金鳌洲塔活动,东莞市博物馆将联合万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计非遗文旅体验路线,组织市民游客实地和线上“打卡集福”,登顶金鳌洲塔,感受数百年古建筑文化之美。
此外,东莞博物馆联盟巡展继续亮相,还有众多大展上新。如“光影岁月中的琉璃——玻璃的世界”特展5月10日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展出,让古代玻璃文物与材料实验室当代玻璃材料相遇,讲述玻璃的前世今生;“唯我青白——景德镇窑青白瓷器精品展”5月13日在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展出,汇集了景德镇窑青白瓷的经典之作,通过200余件文物展品,带领观众领略青白瓷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蚝岗遗址博物馆5月16日将展出南阳出土汉代画像砖,揭开楚地美学密码;5月18日,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将以展览探讨建筑陶瓷艺术化之路,以及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生共融。还有东莞市博物馆展出的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二季)、亦善亦美——尹黎栓、叶妙玲伉俪捐赠陶瓷展,可园博物馆展出的意与古会——宋陆京山水画精品展、素影淡香——扬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以及棠博物馆(筹)展出的“小林漫画疗愈展”、徽章瓷和西方铜雕塑等展览可打卡。
探索博物馆,可翻阅一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可以看见,面对快速变化中的社会,东莞博物馆联盟各成员正在通过不断地更新讲述文博故事的“语言”,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质追求。在东莞开启“博物馆游”,日日都是“博物馆日”,周周都有新惊喜,月月都有新体验,岁岁都有新变化。
赞
22
都市蓝风
05-12
东莞博物馆新馆,城市文化的闪亮明珠呀!🌟
可爱可爱
05-12
哇塞,东莞博物馆新馆,这地标太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