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上学,晚了吗?”沙田银发学子这样回答……
这个重阳佳节,沙田镇最“潮”的打卡地之一是“银龄系列”公益课堂。在这里,平均年龄70+的“学生们”戴上老花镜,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教室,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
沙田镇长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晚年”,书写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动故事。
课堂里的“青春”
从识字到红歌,他们找回自信
沙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教室里,每周一上午都坐满了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0岁,最年长的已88岁。老人们头发花白,眼神却格外专注。
在识字班的课堂上,80岁的陈奶奶举起作业本自豪地展示刚学会写的名字:“以前只会按手印,现在能自己签名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培训室传来了嘹亮的歌声,在“银发咏华章・红歌润心田”银龄之声歌唱课堂上,老人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红歌。“这首歌年轻时常听,今天终于学会了!”70多岁的黄阿姨开心地说,“好像回到了以前充满干劲的日子!”



这些银发学生他们不仅每节课必到,回家后还认真复习。有的老人把作业本带到公园,边晒太阳边默写;有的在家反复练习新学的歌曲,就为了下次上课能唱得更好。
这群银发学生,都是沙田镇“银龄系列”公益培训班的学员,他们把上课当成“头等大事。”课程开设以来,他们一节不落,每天回家还会认真复习、练习写字、练习歌唱,有的老人甚至把作业本带到公园,边晒太阳边默写,就是为了把上课的知识巩固得更好。
温暖的改变
从“孤单”到“同窗”
课堂成为新家园
“我们不只是教他们认字,更是帮他们找回自信。”公益培训班的李老师感慨地说,“你看他们上课时的眼神,就像孩子一样亮晶晶的。”
课堂之外,课堂还成了老人们缔结友谊的“社交场”。他们课后常常相约喝茶、交流学习心得,原本可能孤单的晚年生活,因为这群“同窗”变得热闹又温暖。
“我女儿和孙子都夸我,现在会用微信给他们发我的作品了!”75岁的叶伯伯自豪地说,“学习让我觉得,自己还没老,还能跟上时代。”


老年友好型课堂
沙田镇为银发族打开新世界
沙田镇近年来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课堂”建设,以“银龄系列”公益培训为载体,不仅开设识字班,还增设歌唱、书法等课程,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再局限于家庭和电视,而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沙田镇的银发学子们
正用行动重新定义着晚年
学习无关年龄
只关乎热爱
在纸上落下的一笔一画
从口中唱出的一字一句
都是他们对生活最有力的回答
人生无晚景,求学正当时!
赞
24
日示扎去提
10-30
八十岁上学,这是把岁月当成琴弦,弹奏学习的乐章呀,超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