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初中生玩转AI搭档,这届学生太会整活了!
昨天(4月19日),由广东升学管家特约、东莞银行协办的东莞市第15届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决赛在东晖实验学校举行,百名初中生选手围绕“AI and me”的赛事主题,分享他们与AI的故事。
在此次比赛中,来自东晖实验的十几个老师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为大赛的有序推进全程护航。据了解,建校二十周年的东晖实验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校园优雅,设施高配,师资雄厚,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国防、AI人工智能实验班特色引领,助力高中学子多维发展,多元成才!
比赛通过视频号与图片直播,吸引超50万人次在线观看。本次赛事共有十位出色的选手晋级,一起恭喜他/她们!
人工智能变“生活搭子”
用个人经验回应时代命题
昨天(4月19日)上午九点,决赛在全英文演讲中正式拉开帷幕,选手们用生活化的视角解读AI。有的分享自动驾驶让司机解放双手,有的描述AI辅助医生诊断病例,还有的描绘未来的智能AI场景,引得现场观众连连感慨。
光明中学霍思桐的演讲从厨房场景切入,讲述了一个她与AI成功合作的故事——“通过AI软件,我学会了做宫保鸡丁——这个在东北孩子眼中的‘复杂菜式’,给我和父母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她向记者分享道,作为律师家庭的孩子,常常看见父母利用AI梳理案例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让她进一步感受到了当前AI在垂直行业的普及。
把AI融入日常生活的,不止霍思桐一人。长安镇实验中学肖有远结合自己参加校内活动的经历,分享AI在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在备赛学校科技展的过程中,AI不仅能给我推荐合适的案例素材,还能帮我梳理演讲逻辑,让我的思路更加开阔。”在他的口中,AI既是严谨的逻辑校验器,又是激发创新火花的燧石,堪称“最佳队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东莞市外语标识指导委员会成员陈培珊评委对选手们生活化的表达方式,给予了高度认可:
“平凡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从具体场景切入,能让抽象的AI变得生动、具体。好的演讲需要‘以小见大’,用个人经验回应时代命题。”
从路径依赖到批判性思维
AI时代,更显思考的力量
AI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改变了对知识的理解。
寮步香市中学巫泽平从自动驾驶切入,引发在场观众对“人机边界”的思考,“自动驾驶确实更智能,但AI始终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就像司机不能完全依赖导航,人类需要永远葆有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来自翰林实验学校的高雅同学提到,一些文化遗产历经时光磨蚀往往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损坏。而在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方面,人工智能展现出独特优势。
“以社交媒体的变化为例,当海外用户大规模转向小红书时,AI的实时翻译功能让‘非遗手作’‘中国美食’等内容跨越语言壁垒,成为中外沟通的‘数字桥梁’。同时,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能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被世界看见。”
台上的选手妙语连珠,台下的家长和老师也颇有感悟。
参赛选手高雅的父亲表示:“在AI时代,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尤为重要。相比于AI的程序化,孩子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向上意识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支持孩子参赛的原因——在舞台上锻炼的,是促进个人发展的综合能力”。
一线教育工作者,长安镇实验中学陈华丽老师表示:“备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设计叙事结构、反复打磨语言,这些能力正是AI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如何向未来?
他们用科创幻想点亮梦想
AI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看选手们如何“大开脑洞”。
石龙第三中学陈施如,描绘出了她心目中的AI理想世界。
“未来,我期待‘悬浮机器人’成为生活标配,AI能承担更多的重复性工作,减少高危底薪岗位的人力需求,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创造。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培养‘多维度能力’,顺应时代的洪流。”
同为AI小迷妹的霍思桐,将视野投向生物研究领域。
“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爱好者,期待能与AI机器人共同探索生物奥秘,突破疾病治疗的技术瓶颈。”从生活化使用场景到技术创新实践,展现了选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多角度思考。
厚街湖景中学周雨彬,分享了在医院的亲历见闻。他以 “解放医生双手”的真实场景为例,描绘了一幅AI赋能的未来医疗图景。
“我在论文中看见的‘AI问诊系统’照进现实,通过智能语音识别,它能将患者描述的病情实施同步在电脑端,极大地提高了就诊的速度。希望未来AI能与医生协同作战,实现医疗资源的智能精准配置。”
参赛选手高雅的父亲是一位肿瘤科医生,他从专业视角补充了AI在医疗领域的前沿实践成果。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精准完成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将传统手术的创伤降到最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推动‘精准治疗’从概念变为现实。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AI的出现能够将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曾获省演讲比赛一等奖,东莞市第十二届口语大赛铜奖的评委黄雨晴老师结合赛事主题作深层解读:
“我们不仅需要厘清‘什么是 AI’,更要思考‘AI 与自我的关系’。科技发展的意义,是帮助人类成为有深度、具有创造力的个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现场,以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汶洋为原型的AI数字人,吸引了一大批小选手驻足体验。
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理解技术,能够实时生成个性化回应,激发学生英文表达与逻辑思维的双重潜能,为语言教育的创新实践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此次赛事的技术支持单位,东莞中科智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语言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在 AI 时代都能自信表达、深度思考、接轨世界。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能让够让这样的初衷得到延续。"
初中组的决赛,你看了吗?
你最喜欢哪位选手的“口语输出”?
你对AI还有什么特别见解?
【评论区】聊聊吧。
赞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