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代表东莞,将集团化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

来源:东莞阳光网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钟榴青 小编
2022-12-10 18:21:08
订阅

12月9日,“2022年(第四届)基础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市论坛暨广东省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活动”在广州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杭州、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集团化办学的优秀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分享各城市在集团化办学实践方面的深入探索。其中,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代表东莞,受邀在活动中作线上主题发言。

△各城市代表在会上做“云发言

△活动嘉宾合影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本次活动围绕“创建共享与个性的教育生态”为主题,与会代表畅谈感受,交流思想,深入探索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的深刻内涵,探索当前基础教育在集团化办学方向的有益引领下,如何走向生态教育的美好前景。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刘建平总校长为核心,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多样化发展之路。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成为东莞集团化办学实践的“城市样本

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镇街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2018年5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东莞市推进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构建全市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1.2亿元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的开展与推进工作,给予政策支持、资源扶持,截至目前,东莞市第二轮集团化办学组建了70个教育集团,成员学校达到207所,实现了学段和镇街全覆盖,并辐射到韶关、揭阳,开启跨市集团化办学新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莫春荣执行校长在活动中作线上主题分享

在此次活动中,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企石镇江南小学执行校长莫春荣代表东莞,以“依托核心技术,走向共荣共生”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些年来东莞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深入探索,并以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的生动实践为样本,介绍了该教育集团如何从单一化移植到实现多样化创新的路径,并提出了三大保障来生动阐述其内涵要义。

从单一化移植到多样化创新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起步是从“单一化移植”开始的。

△经过五年发展,寮步镇西溪小学乘着集团化办学的东风,教学改革实践初见成效。

从2018年托管寮步镇西溪小学,刘建平总校长提出“走技术的路子,以术传道”,移植龙头学校的全人课程,以植入、整合、新生三部曲为起手势。

2020年集团扩容托管企石镇江南小学,刘庆兵继任松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刘建平专任总校长,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和扩容需要,创新了集团化办学“外挂电梯”赋能模式,全人课程得以迅速迭代升级、开枝散叶。至2022年,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呈现出以一托多、一校一品,实现了从“单一化移植”向“多样化创新”的跨越。

寮步镇西溪小学推行课堂革命

寮步镇西溪小学创生“思维课堂”,对课堂进行了“四重革命”:在目标革命上,课堂实现从“知识核心”向“素养核心”的转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度。在动力革命上,注重主动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教学的温度。在方式革命上,注重高阶思维,提升课程教学的深度。在行为革命上,注重课堂观察“四看”,提升课程教学的广度。

企石镇江南小学课堂变革

企石镇江南小学创生“四若“课堂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推进“问题+”教学,创生“四若”课堂文化,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大巧若拙,变缜密的课堂为生成的课堂;教学评价大成若缺,变输入的课堂为产出的课堂;教师行为大智若愚,变专制的课堂为润泽的课堂;学生行为大音若希,变表现的课堂为思维的课堂。

东莞松山湖中心构建课堂文化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创生“三值”评价,以育人为本位,不仅要对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还要促成价值,创生价值;以评价赋能教师、评价赋能学生、评价赋能家长:教师——以评价培育“智慧”引路人;家长——以评价培育“教育”合伙人;学生——以评价培育“三有”接班人。

大岭山实验小学从2022年秋季开办,蓄势待发、扬帆远航。

大岭山实验小学创生“四维”赋能,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山湖胜景”。

四维赋能即文化赋能、课程赋能、课堂赋能、评价赋能。

山湖胜景即:生态化校园——以森林学校顺应自然天性;智慧化技术——以数智融合构建学习中心;多元化课程——以全人课程融合五育发展;问题化教学——以深度学习驱动实践创新;个性化社团——以专业师资培育兴趣特长。

从单一化移植到多样化创新,制度的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其一,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采取专职总校长领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度。通过实施统一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价值共同体,即实现“七个统一”:统一办学思想,统一育人目标,统一课程体系,统一管理办法,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文化,统一品牌标识。其二,创设“飞行导师”制度。创设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聘请总部骨干老师担任飞行导师,用“外挂电梯”的模式,向成员校输送龙头校的理念、文化、技术、资源,构建利益共同体,即共享“六种资源”:品牌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信息资源。

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是一“策”——政策支持

由于集团化办学往往会跨学校、跨镇街,各校、各镇都会存在制度差异、文化差异,它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价值、有意义,同时也有难度,破解之法是以政策支持为依托。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做法是签办议、见效果。一是与当地政府签订科学、周全的托管协议,达成共识,形成契约,以政策的方式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二是全力以赴植入技术,传播文化,以术载道,托一所、优一所,让当地政府、群众看到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最终让品质来说话。

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是“两力——技术力、内生力

松山湖中心小学作为集团龙头校,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突破、创新。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走的是技术的路子,以术载道。

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问题+”教学范式,是一群人历时10余年的校本化实践研究智慧的结晶!

例如寮步镇西溪小学,从机械、教条的执行课程,到植入、构建融通式全人课程体系:“一手硬笔好字”课程,从多年无效,到每个学生都写得一手硬笔好字,包括楷书、行楷;体育“1+X”教学,从游泳社团到游泳课程,制定了教学目的、内容、课时、年段、模式。

再如企石镇江南小学,托管前无科学教师、科学教室,托管后植入核心技术——科学现象教学,科学国测位居企石榜首。

相信内生力量,结合各校的文化特征,集团先后提出以“溪月松风”“江月松风”“岭月松风”为文化定位,引领成员校教师团队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自觉。集团化办学是否激发了内生力,在于看其是否“信”与“做”。“信”是看其对所植入的核心技术的教育态度,“做”是看其对所植入的核心技术的教育行为、教育效果。

例如寮步西溪韩远嫦老师,原来默默无闻,现在也从“种子教师成长为“飞行导师、西溪小学思维课堂领头雁,在校内掀起课例研究热潮,省内外送课5节,孵化指导教师12人。

再如企石江南肖洁瑶及音乐课程组,植入音乐“1+X”教学,每天一练“葫芦丝”,在企石镇音乐教学大赛包揽三项冠军。

△以教师成长带动教学变革

集团化办学策略是“三建——建队伍、建资源、建平台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内训,包括集中培训、成立工作坊、俱乐部等形式,由被动培训向自主发展转变,使群体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高。集团化办学选派人员(包括执行校长),我们不会选弱的,但也不会选最强的,因为龙头学校“失血”过多,意味着集团化“自残”。采取的策略是在龙头学校选派第二梯队人员,通过内训把他们培养成传播者;在托管学校选拔教有余力、教有余兴的教师作为种子教师,通过孵化把他们培养成领头雁。

如何把核心技术进行传播、孵化,资源共建共享尤为重要。借助社会力量,搭建资源库,包括教学指引、课例、《学习单》、微课等。目前建设的资源有学科基础课程资源和学科拓展课程资源。

搭建平台是集团化办学实现共生共荣的有效策略。通过搭建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实验学校、深度学习微信公众号、深度学习实验通讯三个平台,从多维度促进联动教研,构建高效的教育共同体。目前,该教育集团加入课题实验学校有20多所学校;14所学校参与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原创推文累计90则;实验通讯累计发表了60名教师70多篇论文。

可以说,这10年来东莞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实践,充分证明了当前集团化办学已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未来将以更多生动的实践案例,来阐释东莞在打造品质教育的初心。(记者 钟榴青 部分图片供稿 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